服务电话:+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烈士陵园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内,建于1983年。陵园是一座庭院式仿古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 建筑面积510平方米。陵园的主体建筑是位于正门口内的李大钊烈士汉白玉雕像。雕像后是李大钊烈士和夫人赵纫兰同志墓。墓后有一座宽4米、高2米的青花岗石纪念碑。碑的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书写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碑的背面是中共中央为李大钊烈士撰写的碑文。院内两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林伯渠、何香凝、邓颖超、李先念、陈云等缅怀烈士的18块题词石刻。

       李大钊烈士陵园设有办公室、接待室、图书资料室、报告厅和两个展室。主展室为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介绍了李大钊烈士丰功伟绩的一生。李大钊烈士陵园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永远的丰碑——李大钊生平思想展》


一、少年立志,投身民族解放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在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由祖父李如珍抚养长大。祖父很疼爱大钊,很早就教他读书认字,开始进行启蒙教育。进入永平府中学以后,他开始接触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更加为民族危亡的形势感到忧虑。李大钊与同学相约盟誓,立志挽救民族危亡,并将名字耆年字寿昌改为钊、大钊字守常,以此明志,决心铲除人间不平。

二、深研政理,探索救国真理

       1907年,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西方政治、法律学说和英语、日语教育。他“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志亦日益滕高”。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又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面对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李大钊等爱国知识分子深刻反思,开始探求新的救国救民的真理。

       1913年冬,24岁的李大钊“仍感学识不足,乃承朋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留学期间,大钊同志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参与发起革命的团体“神州学会”,团结留日爱国知识分子,积极从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三、铁肩道义,启蒙思想文化

       1916年7月,大钊同志来到北京,任《晨钟报》编辑主任,欲“振此晨钟”,唤起“吾民族之自我的自觉”,担起“青春中华之创造”使命,由此投身新文化运动大潮。

     《青春》是大钊同志的一篇代表作,曾发表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青春》代表了新文化运动初期最彻底、最正确的方向。

       1918年1月,经章士钊推荐,应蔡元培之聘,大钊同志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使之成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阵地。大钊同志被后人誉为“中国现代图书馆学之父”。

       1918年,大钊同志一到北京大学就开始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同年《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办后改为由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共同编辑,形成了以《新青年》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阵营。他们高举反封建的大旗,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大潮。

       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还积极组织进步青年到日本考察,与日本进步思想界人士进行交流,促进中日民间友好往来。

四、共运先驱,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上海的《民国日报》率先报道这一消息。一直探索救国道路的大钊同志备受鼓舞,从中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和方向,曾在日本广泛接触社会主义思想的他,从此肩负起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重任,成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李大钊同志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著名演说和文章。

       李大钊同志编辑出版了《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基本原理,标志着他完成了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12月,在大钊同志的倡导下,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成立,该会以“集合信仰和有能力研究社会主义的同志,互助的来研究并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为宗旨。

       李大钊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阐述,影响和教育了我国早期的一代共产党人。

五、道德文章,引领进步潮流

       作为著名教授和学者,大钊同志曾在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授业解惑,诲人不倦。作为教师代表,领导了北京的索薪和争取教育经费的斗争。

       大钊同志还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学会,参加公益性组织和活动,指导青年学生社团,参与组织留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热心救助困难学生。

       大钊同志还是非宗教大同盟和北大学余俱乐部、公余法文夜校、赈灾会、进德会等公益团体的发起人之一。还曾参与发起工读互助团募集捐款、为陈独秀讼费募集捐款等活动。

六、开天辟地,创建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干部条件。李大钊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者深感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积极肩负起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从而演绎了一段“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历史佳话。

       1921年7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经李大钊、陈独秀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庄严地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中国一大以后,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签发《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号召各地建立党组织。大钊同志负责领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积极派人到一些省、市、地区,建立党的组织。

       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方党组织得到了广泛而迅速的发展,这些党组织作为有力的辐射源,影响遍及全国。

七、奔走南北,促成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席卷全国,为推动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合作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为此,李大钊奔走大江南北,帮助改组国民党和北方的国民革命军,为北伐出谋划策,在党内党外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党的二大以后,李大钊发表了《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等文章,积极宣传党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

       1922年8月至1924年初,为实现国共合作,受党的委托,李大钊往返北京、上海、广州,与孙中山先生“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时,“畅谈不倦,几乎忘食”。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统一战线和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大钊同志被孙中山确定为国民党一大会议主席团五人成员之一,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国共统一战线建立后,大钊同志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领导国民党在北方的工作。

       从1924年春开始,为争取冯玉祥及其所部参加国民革命,大钊同志代表国共两党和苏联政府驻华全权代表加拉罕一道做了大量的工作。

       大钊同志开创和领导了西北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为这支旧式军队注入了革命思想。在大钊等同志的积极推动下,阎锡山以及河南的三支军阀部队也加入了北方反奉军事联盟,为实现国民革命军会师中原的计划制造了条件。

八、运筹帷幄,领导革命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蓬勃发展。在大钊同志的领导下,北方革命运动高潮迭起,轰轰烈烈。在此期间,他还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共产国际会议,积极宣传中国革命。

       大钊同志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党团组织建设。在他的领导下,北方区委在北京蒙藏学校开展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员和团员。

       大钊同志是我党最早重视军事工作,注意培养军事人才的领导人之一。他曾先后派人到中央军事政治学院、西北军干部学校学习军事。1925年秋,又把李运昌等人输送到黄埔军官学校进行学习,为我党培养了一批高级军事指挥人才。

       大钊同志还是我党最早重视农民革命和农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在1925年,他撰写《土地与农民》一文,指出中国革命必须注意农民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开展农民运动、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

       大钊同志关于革命理论的一系列论述,对于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做 出了最早的宝贵贡献。

       在大钊等同志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1926年9月,党员达13281人。到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开时,党员已达57967人。

九、坚贞不屈,献身共产主义

       随着大革命形势的发展,蒋介石加紧勾结中外反动势力,背叛革命,开始疯狂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与此同时,北方反动军阀对李大钊等同志的革命活动极度恐慌和仇视,悍然逮捕了以李大钊为首的国共两党人士。

       1927年4月28日,反动军阀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的反对,下令杀害了李大钊等20位革命志士。大钊同志牺牲时,还不足38周岁。

十、精神不朽,镌刻民族丰碑

       大钊同志为“主义”献身的崇高精神为社会各阶层人民所敬仰,人们将他安葬在万安公墓,又在这里修建了烈士陵园,他的遗著已整理出版,他的思想遗产被广泛研究。他的革命精神广为学习和发扬。

       李大钊烈士公葬后一个月,夫人赵纫兰因病含恨离世,终年49岁。合葬于万安公墓。

       1983年3月18日,李大钊烈士和夫人移灵安葬至陵园内,邓小平同志为李大钊烈士纪念碑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李大钊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当年曾经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革命事业,如今已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他伟大的革命精神、不朽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的人格风范,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国家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