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淞沪抗战纪念馆



       淞沪抗战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号。是一座反映抗战时期发生在上海的两次重大战役“一·二八”、“八·一三”淞沪抗战和上海人民14年抗战史实的主题纪念馆。1-2层是陈列区,主要是“血沃淞沪”淞沪会战主题展。目前淞沪抗战纪念馆被列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序厅

       右侧浮雕是商务印书馆旧址下的上海民众,左侧浮雕是广袤的淞沪大地上的中国军队,展现了淞沪会战期间,上海军民用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壮丽画面。

       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馆特别举办“血沃淞沪”淞沪会战主题展。展览用七个部分,全方位地展示淞沪抗战的历史原貌,将历史真相昭示天下。


第一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20世纪20年代末, 日本确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总目标和总战略,在中国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等一系列侵华战争。日军用了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内,占领了东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向全国发起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号召。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出《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公然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率先发出了抗日的号召。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掩盖其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在上海借口“三友实业社”事件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袭闸北,挑起战事。驻沪守军第十九路军官兵奋起反击。一·二八淞沪抗战正式爆发。

       二月初第五军军长张治中率领第87、88师及中央军校教导队来到上海支援,同时各支义勇军纷纷建立。

       一·二八淞沪抗战持续36天,逼迫日军四次增兵,三次更换主帅,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以为之后的历次局部抗战和持久抗战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同时也造成我局财产损失2亿元,人员伤亡和失踪报告1.8万人。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阵。

       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

       1937年8月7日,中共代表朱德、叶剑英、周恩来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根据两党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炮轰宛平城,卢沟桥事变正式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七七事变爆发后,毛泽东在延安号召“共产党员和抗日的革命者应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日的最前线”,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次重大战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是中日双方投入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长战役。77事变之后,上海的局势日趋紧张,日军也加紧了在上海的兵力部署,至8月13日,集聚在淞沪水面上的日本军舰达到32艘。中国方面,8月7日,在南京举行的国防会议,确定了全国动员、全面抗战的决策。

       虹桥机场事件是813淞沪抗战的导火线。1937年8月13日,敌我双方在八字桥打响了第一枪。

       越来越多的史料证实,淞沪会战是国民政府主动发起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日本由北往南侵略中国的企图,实现利用江南丰富的水网,西南崎岖的山区来进行“持久消耗”的战略。

       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的发表,标志中国政府正式进入全面抗战。

1.淞沪会战第一阶段:上海市区攻围战(8月13日至22日)

       淞沪会战的最初十天,中国军队紧紧抓住日军主力尚未到达上海这一有利时机,先发制敌,围攻了虹口与杨树浦一带的日军据点。

       8月14日,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国空军在第四大队高志航大队长率领下以寡敌众,奋勇作战,击落日军飞机三架,击伤一架,中国空军参战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取得了首次对日空战大捷。为纪念此次空战胜利,国民政府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为防止日军沿长江西上,威胁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1937年8月11日至9月25日,中国海军动用军民千余人、舰艇十余艘,费时二月,将近300余艘旧兵舰、商船和民船沉于江阴水道和黄浦江水道,构筑成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江伟大封锁线。

       汇山码头是日军的重要登陆地。8.19,以宋希濂为师长的36师在多个部队的协同下,向汇山码头发起进攻,中国军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重创日军。

2.淞沪会战的第二阶段:中国军队抗登陆作战(8月23至9月12日)

       十天后,日军增援部队6万余人,在上海东北方向的长江南岸陆续登陆,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近20天的大规模抗登陆作战。

       其中尤为激烈的就是罗店争夺战。罗店是上海北郊的一个交通枢纽,8月23日起,中日双方聚集大量兵力在罗店短兵相接,反复交锋,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装备简陋、缺少重武器的中国军队往往整连整营地战死沙场,许多部队不到几天就减员大半,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一寸山河一寸血”,就是从这次战斗开始讲起。罗店镇也以“血肉磨坊”闻名于世。

3.淞沪会战第三阶段:蕴藻浜南北阵地防御战(9月13日至10月26日)

       10月18日,中国军队阻击渡河南下的日军并发起反击。日军动用了飞机、大炮、战车、毒瓦斯等诸种武器,发起大规模进攻。反击战失利后,日军又向大场发起了进攻,10.26大场失守。整个淞沪会战,中国参战兵力75万人,伤亡达30万,大部分是在第二、第三阶段伤亡的,可以说从汇山码头、罗店一直到蕴藻浜南岸的战斗是淞沪会战中最惨烈、最悲壮的战斗,牺牲最大。

       四行仓库保卫战也是淞沪会战中的一次重要战斗,虽然战斗规模不大,仅毙敌200余人,但它的政治影响力是巨大的,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八百壮士”在租界边与敌血战四昼夜,全国军民为之振奋,同情中国抗战的国际人士为之动容。女童子军杨慧明冒着生命危险,为四行守军送去了旗帜。

4.苏州河南岸阻击战是中国军队退兵时的一战(10月27日至11月8日)

       苏州河南岸阻击战是中国军队退兵时的一战, 11月9日,日军攻陷龙华。11日,日军又渡过黄浦江,进占浦东。至此,中国军队阵线被敌突破,呈现全线动摇之势。

5.淞沪会战第五阶段:中国军队全线撤退(11月9日至12月2日)

       11月5日,日本增援部队从金山卫登陆,实行南北合围之势,淞沪战场的形势急转直下。

       江阴保卫战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12月1日,日军在付出重大代价以后,终于突破了中国军队防线,江阴保卫战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终结。

       八一三淞沪会战,全国从中央政府嫡系到地方各派军事力量广泛动员参战,万众一心奔赴淞沪前线,参战部队种类之多,人数之众,斗志之高昂在中国对外反侵略战争史上实属空前。

       这场战役给了日本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占领中国的迷梦,打乱了其侵华战略计划,掩护了沿海沿江抗日力量向后方转移,对坚持长期抗战和持久战的最终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的战略部署,为中国沿海地区工业的的内迁,物资、设备和企业机构的转移,文化、教育、科学事业和人员向后方的撤退争取了时间,对坚持长期抗战和持久战的最终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可以说,输了一场战役,但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第三部分: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八一三淞沪抗战是一场大规模的抗日武装斗争,同时也是一场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民众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8月下旬,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成立,潘汉年任主任。

       11月,中共江苏省委成立,刘晓任书记,全面负责部署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各项工作。

       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于1937.7.28正式成立,是众多救亡团体中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组成部分。

       随后工人、学生、职员、妇女届的救亡协会纷纷成立,自七七事变爆发,至淞沪战役结束,上海各界民众的抗日救亡团体约有180个,他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发动和进行的。

       上海各阶层民众也是纷纷支援淞沪会战。战地救护队奔走于前线后方之间,先后救护伤员难民8000多人。上海各行各业成立了战地服务团,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随着战争的扩大,伤兵数量急速增加,由于当时的伤兵医院严重不足,震旦大学、同仁医院、红十字会等学校及机构设立伤兵医院,使伤员得到有效救护。

       1937年上半年“上海市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简称“慈联会”)成立,赵朴初被选为常务委员,至8月底,“慈联会”共设立收容所40余处。

       八一三淞沪会战为上海和华东沿海地区工厂、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内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助于掩护长江下游地区的抗日力量向中南和西南腹地转移,对全国持久抗战起了重要作用。从1937年8月11日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成立至11月中旬上海沦陷,上海共迁出的民营工厂近150家,工人2500余人,机器物资1.46余万吨。

       内迁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大多集中在重庆、成都、昆明附近。


第四部分:日军在上海的暴行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军对无辜的平民和战俘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仅宝山县被日军枪击、刺杀、火烧、砍头、剖腹、活埋的人就有万余人之多,赤裸裸地暴露了这场侵略战争的极端残暴性和极端残忍性。

       8月28日下午,日军派出12架飞机于南站一带,投掷了至少8枚炸弹。当时属于南站附近是人口稠密地区,完全没有中国军队驻防,日军的轰炸导致大量平民的伤亡。

       日军从金山登陆后,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仅在金山卫乡,就杀戮无辜村民1015人,被烧房屋3095间。此外,还在塔港、山阳、张堰、亭林、朱泾、廊下、松隐、枫泾、钱圩等地整整烧杀3天,惨不忍睹。 

       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在上海向南京进攻途中直至南京大屠杀前夕,两日本军官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毅少尉进行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为胜的竞赛。

       日军不止在淞沪会战中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还对非军事设施的工厂、商店、学校、医院、民房和人口集中地区进行破坏。

       此外,还有市立图书馆、博物馆、市政府、复旦大学、同济大学、龙华古寺、中央造币厂、大陆银行仓库等等,均遭到了日军的严重破坏。

       日军侵沪期间,日军在上海设立了大量的慰安所,有史料或证人证明的共有166家,是日军"慰安妇"制度最完善、慰安所数量最多的城市。


第五部分:正义的声援

       八一三淞沪会战不仅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声援,也得到了全世界主持正义的各国政府、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海外华侨的鼎力援助。

       世界各国人民纷纷抗议日本侵略中国,许多国际友人来到上海,或采访、或救治伤病员、或直接参加对日作战,不少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六部分:历史的审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历经14年艰苦抗战取得胜利的中国人民,将昔日横行中国的日本战犯逮捕并予以审判、惩处,显示了正义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无不扬眉吐气。

       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1945年12月的莫斯科会议规定,在日本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甲级战犯。该庭法官和检察官由远东委员会11国各派代表1人担任,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法官。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的两年时间内,共开庭818次,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受理证据4336份,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

       1946年2月15日,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立,主要审理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的日本战犯和其他日本战犯。审判于1947年后陆续结束,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等战犯被判处死刑。

       上海军事法庭共审判日本战犯116人,其中判处死刑14人,无期徒刑22人,有期徒刑75人,无罪释放5人。这是复原上海提篮桥监狱行刑室的场景,在这里共绞死五名日本战犯。


第七部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和维护的。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这个展览就是要以此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