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洛川会议纪念馆



洛川会议纪念馆建馆于1966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

大门楼,是由陕西省古建研究所设计的,它建于2003年,它的样式不但新颖独特,而且在设计构思上还有着许多特殊的寓意。一是门洞高为4.9米,门楼高为10.1米,寓意着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二是门洞的宽为3.7米,两边的火炬高为8.25米,寓意着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及著名的“八.二五命令”的发布;三是大门两边的窗棂为半圆形,犹如早晨初升的太阳,寓意着洛川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党中央在陕北洛川的冯家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就是著名的洛川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22位党政军领导。会议历时四天,毛泽东代表政治局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以及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重新组成了十一人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并且发布了将中国工农红军四万余人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成立了长江沿岸委员会和中央军委前方分会等。

洛川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它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高举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为争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雕塑: 这座雕塑由陕西省雕塑院设计完成,高7.7米,宽11米,厚3米,底座长3.78米,主题是全民抗战走向胜利,背景是中国版图。浮雕反映了洛川会议之后,在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全民族抗战的火热场面。广袤浑厚的黄土高原,波澜壮阔的十三年,英明正确的洛川会议决策,指引中国革命的巨轮乘风破浪走向胜利。


警卫队旧址


警卫队旧址共三个院落,是当地村民冯虎明,冯娇祥,冯启祥,冯锁的住宅。警卫队主要负责开会期间中央领导及首长们的安全工作 。当时在院子周边和窑背上都设有岗哨。同时参加警卫工作的还有东北军的一个机枪连和一个手枪排。负责外围保卫工作。

(警卫队一号院):共两孔窑洞,左边窑洞是警卫队首长住的地方。

右边窑洞展出当时冯家村的模型。这是一个以姓氏命名的、冯姓家族聚族而居的传统村落,城门楼、戏台、庙宇、池塘、水井、打麦场等村社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棋盘式的院落布局整齐有序,砖窑、瓦房构成的四合院、三合院表现出洛川高原的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警卫队二号院):共三孔窑洞,右边窑洞是警卫队队员的集体宿舍;中间窑洞是主人家的堂屋,开会期间是警卫队的办公室;左边窑洞存放主人家生产生活工具。

机要室: 这里原是村民冯福来、冯来有家的老房子,当年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机要重地。右边窑洞是发报室,左边是收报室,每日收发全国的电报,中共中央通过电报了解各地形势,继续指挥着南京谈判和红军改编等事宜。

(警卫队三号院):东北军的机枪连和手枪排就住在这里。这是一个马棚,同时展出有当年的犁、锄、耙、耱等农业生产劳动工具。

总务处: 

这个院子是村民冯韩栓,冯宝祥的住宅。开会期间是总务处驻地,负责的与会人员的吃、住、行等事务后勤保障工作。


旧址院


洛川会议会址,当时是一个私塾小学。左边窑洞是当时学生的教室,被用作会议室;右边窑洞是老师的办公室,被用作毛泽东的住处。

(毛泽东旧居)从1937年8月20日到30 日,毛泽东在这孔窑洞里住了十天,室内的陈设桌子、椅子等物件都是当年的原物。毛泽东坐在这张长条供桌的油灯下彻夜操劳,不时地找红军将领谈话,反复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性,不断拨正会议的正确航向。

  (徐向前旧居)原为村民冯双友的住宅。1937年8月21日至27日,徐向前住在这里。当时,徐向前时任中革军委委员,红军西路军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洛川会议上,徐向前被任命为新组建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八路军129师副师长。8月27日,徐向前返回富平县庄里镇,准备改编事宜。        

徐向前一生清正廉洁,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人称“布衣元帅”。平时不善言语但足智多谋,纳于言而敏于行。生活中他却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长征时,他的马背上还有一只猴子,陪他走了很久,也给战士们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建国后,徐帅与粤剧名家红线女和晋剧须生果子红是朋友。自己还会弹扬琴、拉二胡;对摄影艺术也很在行,很多早期的珍贵的照片,都是他自己拍摄、冲洗、放大、扩印。战争年代,他自己缝补衣服,织毛衣,亲手织的一件毛背心,穿了30年,去世后才由家属捐给了博物馆。

 

    洛川会议史实陈列


以浅浮雕为背景的影壁和五位领袖人物的雕像,背景展现了在崇山峻岭中一位红军战士手持冲锋号,军民手持枪、大刀、长矛在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的带领下,军民团结、同仇敌忾,用鲜血和生命保家卫国,彻底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画面。从此,抗战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本展室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洛川会谈,第二单元,洛川会议;第三单元,伟大胜利。


第一单元:洛川会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面对日本侵华图谋日益凸显的危急形势和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主张,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于1935年12月17日-25日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的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首先对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第十七路军)做了大量的团结争取工作,先后多次派李克农等赴洛川同东北军进行秘密会谈,最终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战略目标。

在此期间,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正在山西进行东征,李克农与中央的往来电报联络不断。毛泽东、周恩来几次致电李克农,指示会谈方略,要求“务使进行之交涉克抵于成”。


洛川会谈场景


三月四日至三月五日,李克农、张学良、王以哲就当前的形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双方经过唇枪舌战,最终达成了四项口头协定:一、确立互不侵犯,各守原防的原则。二、红军同意六十七军在富县、甘泉、肤施公路上的交通运输和经济通商。三、甘泉、肤施两城现住六十七军部队所需粮草等物可向当地苏区群众购买。四、恢复红白区之间的通商。

四月九日,张学良亲自驾机飞往延安与周恩来在延安城大东门内的天主教堂内举行了彻夜会谈,双方就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等问题达成了共识。致使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 “三位一体”合作逼蒋抗日的局面正式形成。红军在西安设立了物资转运站,在沿途的洛川、富县也建立了交通站,延安紧缺的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顺利运往陕北苏区。

  洛川会谈及延安会谈的成功,为陕北根据地的巩固及日后西安事变的爆发和国共两党二次合作奠定基础。

1936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派张文彬携带毛泽的亲笔信,再次秘密会见杨虎城。毛泽东在信中称赞“先生同意建立联合阵线,盛情可感。”并对建立通讯联络和保持友好关系提出殷切期望。

 

   第二单元:洛川会议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华夏版图觊觎已久,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随后,整个东北沦陷,日军侵略到热河,1935年,日本到了平津以后,想使华北地区特殊化,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至此,日本在事实上已经侵占了台湾、东北、内蒙东部及华北的一部分,但这并没有满足日本吞并中国的野心。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爆发。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犯下无数滔天罪行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二天,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高级将领立即向蒋介石、国民党华北当局、二十九军宋哲元发出了紧急通电,呼吁全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延安军民也举行大规模抗日誓师大会,表达了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钢铁意志。

  1937年8月9日,毛泽东、张闻天、凯丰、张国焘及各方面负责人共19人在延安凤凰山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就政治形势、党的任务及军事问题进行了讨论,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应对蒋介石借日本人之手消灭共产党的对策,为洛川会议的召开作了充分、周密的准备。

   8月上旬,毛泽东派肖劲光、杨立三赴洛川选定冯家村的一所私塾小学为会址。

1937年8 月8日、18日、19日,张闻天、毛泽东等根据抗战形势,就洛川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议程、参会人员、解决的问题作了安排部署。洛川会议前,红军主力已经集结在咸阳附近。

   8月20日,张闻天、毛泽东、林伯渠乘大卡车由延安到达洛川,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等由泾阳的云阳镇骑马到达洛川,21日周恩来由南京经西安抵达洛川,在此之前,林彪、徐向前已经到达洛川。

会议从8月22日开始到25日结束,共历时四天。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关于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军事问题的报告。有关军事问题,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牵制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战略配合)、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共产党对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作战方针: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包括在有利条件下集中兵力消灭敌人兵团,以及向平原发展游击战争,原则是:游与击相结合,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分散发动群众,集中消灭敌人。

关于国共两党关系问题毛泽东指出,要坚持统一战线,巩固扩大统一战线,同时要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记取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总之,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方分会和长江沿岸委员会,至此,确立了毛泽东最高军事领导地位。

8月25 日,中共中央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命令的发布。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的就职通电。

改编后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序列表,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下辖3个师,115师、120师、129师,还有一后方留守处主任萧劲光。陈伯钧、陈先瑞先后率留守兵团驻防洛川。

中央政治局常委座谈会场景复原:8月26日,红军将领纷纷离开返回关中,主持部队改编和换装事宜。27日,中央政治局召常委会,研究了相关问题。会后,张闻天又主持召开统一战线座谈会,讨论统一战线中是共产党吸引国民党,还是国民党吸引共产党的问题,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先后发了言,强调了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主导地位,批评了党内“一切依靠统一战线,一切通过统一战线”的右倾投降主义倾向。


第三单元:伟大胜利


洛川会议之后,中国工农红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改编后的八路军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举行了誓师动员大会。朴实、慷慨激昂的抗日誓词让每位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热血沸腾。

  改编后的八路军,除一部分人组成留守兵团保卫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外,其他三万多人先后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开赴前线后,毛泽东关心的焦点是部队在实战中能不能坚定不移的执行洛川会议确定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毛泽东为此于9月21日、25日致电彭德怀、周恩来必须要打游击战。

  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日军通往平型关的狭谷设伏,歼灭日军精锐第五师第二十一旅团1OOO余人,击毁汽车1OO余辆,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树立了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1O月18日-21日,八路军12O师716团在雁门关地区设伏,歼敌5OO余人,击毁日军汽车200余辆。

1937年1O月19日夜,八路军129师719团在陈锡联团长率领下,夜袭山西代县的日军阳明堡机场,歼灭日军100余人,焚毁敌机24架,创造了抗战以来首次摧毁敌机场的模范战例,极大地援助了忻口方面国民党军队的防守。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由彭德怀指挥的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对日作战称百团大战,此战役以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污蔑。

根据洛川会议的决定,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向敌后发展,开辟敌后战场,建立起后抗日根据地,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从此,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两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共产党担负的敌后战场。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根据洛川会议精神,和近一年来的抗战实践,完成了《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构成了毛泽东军事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是抗战胜利的指路明灯。

  《抗战》、《全民周刊》、《全民抗战》等书刊,是在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进步团体创办的几种刊物,在宣传党的抗战方针、政策,教育和鼓舞全国人民坚定抗战信念,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指引下,抗日根据地军民发挥无穷智慧,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围困战、水上游击战等巧妙战法,打得日寇闻风丧胆,昼夜不宁。据统计八路军在八年的抗战中创建了晋察冀等19块根据地,共打了12.5万次游击战,军队从一开始的4万余人发展到战后的121万,民兵从无发展到战后的260万,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转变了敌强我弱的形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消息传来,延安城乡一片沸腾。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顺利结束。

八年抗战的实践证明,洛川会议制定的坚持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的唯一正确的方针。


 

洛川革命简史陈列

 

  洛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南端,洛河中游,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因境内洛河依西向南绕流而过,故以此得名。北依富县、宜川,南界白水,东接黄龙,西濒洛河,与黄陵、宜君为邻。是连接关中与陕北的咽喉地带,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革命斗争中,洛川一大批仁人志士、热血青年在这块黄土高原上,为了真理而斗争、为了理想而奋发,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红色篇章。

  本展室共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革命火种的传播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在上海、西安、延安等地求学的孟芳洲、王世泰等热血青年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利用假期回家的机会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火种在洛川播种、发芽。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先后在洛川活动,拉开了洛川武装斗争的序幕。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将洛川作为向南发展的前沿阵地着力经营,在这里组织洛川县旅外学生抗日救国会,所到之处,张贴标语、动员群众、武装群众,把地主、富农的粮食、钱财分给穷人,打土豪、分田地,大长穷人的志气、大灭土豪、劣绅的威风,不仅有力地宣传了抗日,而且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壮大了革命的力量。

    1937年11月,中共洛川特委在西大街屈崇福家院内成立。在他的领导下积极筹办“派报社”、“新书报推销点”和“农民政治夜校”,创立和发展地方武装力量,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总部的直属炮兵团在这里驻扎,村党支部、基层党小组先后建立,开办部队随营学校,启发、教育大批热血青年纷纷投身革命洪流,这些革命先驱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成为人民军队的各级将领,为人民的翻身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第二单元:隐蔽战线上的较量


“洛川有个界子河,界子河以北属于红区,以南属于白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国民党为消灭红军,凭借洛河、界子河天堑,与红军隔河对峙。因此,洛川既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又是党中央和各抗日根据地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前沿阵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在抗日立场上同我们是朋友,但在阶级关系上仍然是敌人,1939年后,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为封锁包围边区修筑碉堡群,仅洛川就有518座,为了不断制造军事磨擦,中统、军统两大特务系统在洛川地区设立了中统陕西调统室洛川专署中心情报组、中共问题研究所西北站洛川组、中统洛川调统室等10个特务据点。中共中央对此局势保持高度警惕,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对策。中共中央社会部和陕甘宁边区保安处也在洛川设有以赵去非为组长的洛川点、牛武点等外勤组,同时派遣许多谍报精英渗透到洛川地区国民党的各个部门,如:叶运高利用八路军洛川汽车站建立情报据点、陕甘宁边区保安处茶坊站站长史志春等。国共两党的情报机关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谍报战。他们发挥自己无穷的智慧,可谓斗智斗勇。咱们就说说洛川县政府教育科长成永和的故事吧。中统驻洛川调查统计室主任单不移是一个老牌特务,诡计多端,中央社会部洛川外勤组组赵去非则是一个年轻的情报高手,智勇双全,双方在洛川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情报战。(组画一)洛川县政府教育科长程永和,其实是中央社会部打入中统的情报人员。1940年任中统陕西省调统室洛川中心情报组组长、特种教育督导团团长。边保特工人员石志文,公开身份是洛川县政府督导员。1941年的一天,边保洛川外勤组长赵去非,召集程永和、石志文一起研究洛川中统特务王忠岐的投诚问题。

  毛培春,中共党员,后潜入军统训练班学习,成功打入军统,派到洛川任宪兵司令部特高组组长,军统局西北站洛川组组长。他为边保和西北野战军传送了重要情报。1947年3月,他把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的情报及进攻延安的作战计划,及时传送给延安。1948年4月,随洛川国民党军南撤时,在石头村遭敌机扫射牺牲,共产党在延安,国民党在西安都为其举行了追悼会。

  从此,在国共双方相互对峙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两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战场,这就为推翻压迫制度,剥削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党的游击武装                  

              

  1934年9月,以王忠秀为大队长的洛川县第一支游击队——南原游击大队成立,1935年7月溃散。抗日战争期间,在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洛川工委(1938年5月更名为洛川特委)的领导下,按照划片负责,整体推进的原则,县北乡由郑志刚、杜军、王安民负责,县东南乡由雷雨天负责,县南乡由郭景龙、雷治国负责,洛川各级党组织获得长足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10),在洛川县工委(1948年6月正式成为洛川县委)的领导下,洛川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建立了10个区委,43个党支部,有党员200余名。在新的形势下,地下斗争转化为发展地方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                     

洛川武工队、洛川游击三大队等活跃在南北二原,有力的配合了西北野战军军事行动骚扰敌人,牵制敌人,为消灭胡宗南匪军,为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作出重要贡献。


第四单元:解放洛川之战


  1948年初,西北野战军取得宜川大捷,全歼国民党军整编29军,打破了胡宗南阻止西北野战军南进的“机动防御”部署。此时渭河以北、洛河两岸20余县的广大地区中,国民党军仅驻守一些重点城市,大部分地区已无力守备(新编整编第61旅守备洛川)。                

   随后,西北野战军根据春季攻势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决定乘胜扩大战果,发起黄龙山麓战役,趁敌空虚,发起围攻洛川战役,第3纵队司令员许光达、第六纵队司令罗元发率部队于3月9日完成包围。但由于胡宗南部守军凭险扼守,又逢天降大雪十余日,加之粮食供应困难,第3第6纵队久攻不下。彭德怀遂改变攻洛打援,收复延安作战计划,发动西府战役。将围困在洛川40多天的国民党放出来,以便在运动中歼灭。

4月25日,延安守军放弃洛川城,沿洛白公路南逃,洛川游击队节节阻击,并连夜挖断南逃之敌的必经之路鄜城桥,使得敌军辎重车辆和大炮不能通过,为第三纵队赢得了时间,在黄龙山—圆圪塔—石头一线两侧设伏,歼灭南逃之敌大部分,洛川全境获得解放。

  解放后,洛川以北已无国民党正规部队,仅有小股残余地方反动武装仍到处流窜。为肃清残匪,黄龙军分区命令游击队积极配合大军剿匪。

1948年5月26日至6月1日,西北野战军在洛川县土基镇上马村(即白马村)召开第二次前委扩大会议。全军旅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彭德怀主持会议并作了《春季攻势总结》的报告,林伯渠、贺龙、习仲勋、王维舟出席并讲话。,一致认为,西府战役的行动方针是正确的,主要表现在迫使胡宗南从延安、洛川撤军,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解放区,把西北解放战争的主战场推进到国统区。对存在的问题作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通过了《关于春季攻势总结与目前工作指示》。

  总之,这次会议深刻的总结了西府战役的经验、教训,确定了今后对国民党军作战的战略方针,制定了部队整训计划。


第五单元:革命英烈


  电子书上有119位英烈的名字,他们的光芒定格在每个人的世界里,是他们才有中国的热血山河,是他们才有我们新一代的美好生活,是他们才有了新时代的奏歌,是他们造就了我们衣食无忧的生活,让英雄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伴在我们身边,激励我们成长。历史将革命的接力棒传给了我们,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告慰烈士忠魂。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革命英烈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一道血肉长城,他死于其所,重于泰山

1936年3月东北军为了方便张学良进行洛川会谈,在洛川县城东郊的安民村修建了一个临时的军用飞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