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渭华起义纪念馆



    渭华起义纪念馆位于华县高塘镇东南,西距古城西安90公里,东距少华山风景区30公里,地处陕西省旅游东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骊山风景区之间,区位优越,毗邻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渭华起义纪念馆目前是陕西东部最大的红色旅游景区,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了再现渭华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1958年对当年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原高塘小学进行了全面的维护和改造,利用原建筑开辟展示,布展起义史展,成立渭华起义纪念馆,并在对面高坡上修建渭华起义烈士纪念塔,于1988年5月渭华起义60周年之际,建成并对外开放,随着形势的发展,从1998年开始,在渭华起义70周年前后,纪念馆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修建了现代化展厅,园林式公园广场及停车场、办公楼、接待室等配套设施,将旧址、纪念塔建造成一个整体,于2008年渭华起义80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

   广场位于渭华起义旧址与纪念塔之间,占地27347平方米。始建于2007年6月,广场从功能上划分为出入口区、中心纪念区、瞻仰区、陈列展览区、停车服务区。广场出入口北墙上有习仲勋题写的“渭华起义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中心纪念区分别为占地9979平方米的椭圆形广场和9979平方米的椭圆形湖面,通过水和铺装体现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依存,生生相惜;广场东端的一组群雕,形成了瞻仰区主景,是整个景区的高潮所在,群雕再现了起义时波澜壮阔的革命场景,体现了渭华英烈们反抗压迫、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高尚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突出了广场的文化内涵。在广场的南面是渭华起义烈士纪念塔,是为了褒扬1928年参加渭华起义牺牲的烈士修建的,始建于1986年11月,1988年4月底竣工,纪念塔的塔身高19.28米,象征着1928年,也就是渭华起义爆发的那一年,塔基为5步台阶,示意起义爆发于5月份,塔身面向西北,象征着西北地区最大的一次武装斗争,塔的正面刻有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十个大字,背面是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撰写的碑文。塔内有九层,由底下通道旋转而上至塔顶,在塔顶可以一览塬上风光。2013年12月烈士陵园正式建成,总面积约6500平方米,目前共安葬烈士260名。

 

展厅

 

    渭华起义现代化陈列展厅,于2008年渭华起义爆发8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展出面积895平方米,主要陈列着渭华起义的157件文物和资料、图片等。渭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工农群众与军队相结合,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起义之一。这次起义虽然只维持了短暂的两个多月,但它沉重的打击了敌人,锻炼了陕西的党组织和人民,取得了武装斗争的经验。培养了干部,对以后建立西北革命根据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并以其不朽的勋功伟业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并题词。南边墙壁上有国家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徐向前元帅的题词:为革命牺牲精神永存!

习仲勋的题词: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北边墙壁上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汪锋的题词:渭华起义精神永放光芒!

高克林的题词:渭华暴动永垂青史!

吕剑人的题词:渭华起义是陕西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对反动统治实行武装斗争的号角!


第一单元     风云变幻


第一组  黑云压城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在全国范围内数十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受失败,中国共产党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买办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1927年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制造了反共事变,大肆的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他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在这全国黑云压城、腥风血雨中,冯玉祥也追随蒋介石背叛了革命,指示在陕西的代理人改组陕西省政府,开始大规模的“反共清党”活动。白色恐怖笼罩了西北大地。


第二组  力挽狂澜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全国各地迅速燃起了武装斗争的革命烈火。

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继“八一”南昌起义之后,全国武装斗争此起彼伏,如霹雷闪电划破了黑暗的长空,革命与反革命进行着生死较量。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第一支工农革命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 人在广州举行了武装起义,创建了广州苏维埃政府。

继这三大起义之后,全国范围内还爆发了百色起义、黄麻起义、以及海陆丰起义,在我们渭华大地上就爆发了这场渭华起义。


第三组     蓄势待发


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中共陕西省委召开特别会议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积极准备武装暴动。

“九·二六会议”后中共陕西省委派王泰吉、赵葆华等大批干部充实渭华两县的领导力量。肖明担任中共渭南县委书记,王林任中共华县县委书记。

渭华地区是陕西省创建党团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大革命时期全省群众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最早活跃的地方之一。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就有王尚德、魏野畴、王复生等人以学校为阵地传播马列思想,做了艰苦的启蒙工作,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魏野畴和王复生曾经都在华县咸林中学任教。

渭华地区群众斗争的不断深入发展,引起了反动当局极大的恐慌。一九二八年二月底,在渭南县爆发了震惊全省的“宣化事件”。当时在渭南县城西北有座庙,叫“宣化观”,最初由当地农民在此办起了宣化初级小学,后来,地方劣绅强行霸占,并将乐育高小由县城迁来暂寄其中,乐育高小的一伙反动分子假借办学之名,公然干起破坏群众革命斗争的勾当,常与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主办的宣化初小作对,为了打击这伙反动分子的嚣张气焰,中共渭南县委发动学生开展驱逐反动校长田宝丰的斗争,并安排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进入宣化初小,根据渭南县委的指示和当地群众的要求将宣化初小改为高小。1928年春开学后,当地群众把自己在乐育高小上学的学生纷纷转入宣化高小,致使乐育高小学生大减,形成停办关闭的局面。地主劣绅代表人物因此恼羞成怒,在2月28日下午,率领四、五十人闯进宣化高小,赶走教员,打伤学生,捣毁了宣化小学。之后,地方反动当局还封闭了渭华两县的许多学校。渭华地区先后有四十余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被捕入狱,这一事件的爆发更加激发了渭华地区人民的革命斗志。

1928年2月根据中央关于上海召开党的“六大”通知,推进潘自力、王松年、张金印为代表参加“六大”会议,同时还派薛应仲为团代表,出席团的代表大会。中央指示:要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准备以武装起义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党中央3月18日作出《陕西工作议案》,三月下旬,潘自力等人从上海回陕,带回了党中央批准的陕西省委关于在渭华等地举行武装起义的计划和《中央给权中同志的信》,并转许旅党组织讨论。

1928年3月22日,中共陕西省委制定了《目前行动大纲》,决定划渭南、华县、五一、华阴、临潼五县为陕东暴动区。为了加强对渭华地区的领导,一九二八年四月一日,陕东特委在高塘江村的药王洞成立,刘继曾任书记,肖明任组织委员,李大章任宣传委员。

四月下旬,许权中旅党委派李大德率领渭华两县在许旅学习军事的二十八人全副武装返回渭华地区,在高塘一带建立了活动据点和联络通讯网。    

一九二八年四月下旬,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潘自力到渭南、华县、固市等地,传达中央指示精神,指导陕东地区暴动斗争。


第二单元  武装暴动


第一组   义旗高举


   渭华地区的革命斗争,起源于学生运动,继而扩展到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渭华地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为兵家必争之地,长期以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土豪劣绅操纵地方政权,疯狂压榨劳动人民。

一九二八年四月底,冯玉祥与刘镇华军阀混战于河南,反动派在陕西的军事力量相对空虚,中共陕西省委决定立即发动渭华起义。

1928年5月1日,在中共陕西省委和中共陕东特委的领导下,渭华地区的人民在渭南的崇凝塬上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举行起义,并建立了我省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红色政权——崇凝区苏维埃政府。

随后,5月2日在地处渭华交界的赤水镇,5月3日在阳郭镇,5月4日在高塘镇、三张镇,5月5日在高塘东王村,5月8日在沋河川都举行了同样的农民暴动大会。宣布成立村苏维埃政府,没收了土豪的财物和粮食分给贫苦农民。


第二组 工农武装


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陕东赤卫队、西北工农革命军相继成立。他们成为了革命的主力军和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也将渭华起义推向高潮。

1928年5月4日,陕东赤卫队在渭南沋河川的望岗岭成立李大德任大队长,薛自爽任副大队长。陕东赤卫队的配合下,各地大张旗鼓地开展清算土豪、焚烧文契,分配粮食财物,收缴反动民团武器等革命斗争。

陕东赤卫队当时没有固定的驻地,频繁的战斗和行军给部队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了使部队有一个稳定的立足点和补给基地,以便更有力地开展武装斗争,遵照陕东特委的指示,1928年5月12日,陕东赤卫队移驻塔山,在塔山建立了新的军事据点。

塔山位于渭南西塬南端,是秦岭山脉中的一座高峰,东有清明山,西有凤凰山,前有半截山和灵台寺,从塔山可南去洛南,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地理形势非常险要。陕东赤卫队进驻塔山后,建立了小规模的机械修理部、练兵场,当时渭华起义中的武器大部分都是从这里来的,这里可以说是当时的一个兵工厂。

五月十八日,中共陕东特委,华县县委在高塘会馆戏楼前的广场上举行盛大的万人军民联欢大会,庆祝西北工农革命军诞生。

西北工农革命军成立后,立即张贴布告,公布政纲,号召劳动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自己当家做主,建立苏维埃政权。     

                     

第三组  红色政权


工农武装的革命斗争,犹如无坚不摧的革命风暴。地方恶势力一扫而光、反动政权土崩瓦解。

工农革命军和起义农民相结合,在渭华塬上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政权,建立了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和赤卫队,杀劣绅、斗地主,并没收其财物分配给贫苦农民,同时还大办学校,学习文化和革命理论。在这里,反动政权土崩瓦解,地主劣绅威风扫地,封建文化得到空前荡涤。渭华红色武装割据区域成为黑暗的北国大地上一把耀眼的火炬,

苏维埃政权在华县、渭南、五一3个县,48个区村建立,迅速形成了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东起少华山,西至临潼,北接渭河,南连秦岭,约200平方公里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

苏维埃政府建立后,立即领导农民群众向封建地主阶级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对这些斗争对象,该杀的杀,该斗的斗,对他们的财产该没收充公的就没收充公,该分配的就分配。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清算斗争了150多名土豪劣绅及其他反动分子处决了其中60余名最大恶极的者,没收了他们的粮食和浮财,将其中一部分分给贫苦农民。烧毁恶绅房屋164院半,大涨了革命红色政权的无比威力。同时,还大力兴办平民夜校,平民学校和儿童团。组织群众学习文化和革命理论,提倡男女平等,起义区内呈现出了崭新的社会政治景象。

五月下旬,省委书记潘自力在工农革命军司令部召开会议,指导建立渭华区苏维埃和没收、分配土地等工作。

六月五日,刘继增等在渭南县桥南研究所建立渭华区苏维埃政府等有关问题,会后在高塘会馆内设立了筹备处。

五月下旬,省委书记潘自力在工农革命军司令部召开会议,指导建立渭华区苏维埃和没收、分配土地等工作。

六月五日,刘继曾等在渭南县桥南研究建立渭华区苏维埃政府等有关问题。会后在华县高塘会馆内设立了筹备处。


第三单元      西北壮歌


第一组  铁血丹心


   渭华起义威震西北,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陕西的统治,他们视起义为心腹大患,先后纠集了三师兵力及渭华一带的警察、民团向起义中心区域大举进攻,起义军民同仇敌忾,同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六月八日,国民党军队以渭南县保安团为前队,向塔山军事据点进攻,在龙尾坡附近,被我陕东赤卫队,工农革命军击溃。

    六月十日,国民党军队田金凯骑兵师,从华县出发,企图偷袭我西北工农革命军司令部,在骆驼岭被我工农革命军腹背夹击,仓慌溃逃。

我军成功击退了敌人两次进攻后,工农革命军军委主席刘志丹在指挥部的大槐树下主持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审时度势,决定把部队转移陕北,在陕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军队在遭受前两次失败后,驻陕总指挥宋哲元亲自督战,纠集了步骑三师兵力向起义军民实行第三次 “围剿”。

我军在刘志丹、唐澍等领导人的率领下,分别在桥峪河畔、骆驼岭、魏家塬、塔山等战场激战一天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当晚,由于敌人来势凶猛,数十倍于我,而转移陕北的路线又被完全切断。军委决定:不和敌人死打硬拼,在掩护总部及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转移后,我军退往了涧峪口、牛峪口、箭峪口一带,准备退往洛南两岔河。司令部也由涧峪口南堡村移到牛峪口龙山底村。于是,以高塘塔山为中心的起义区域全为敌军占领。

6月20日,国民党军队又向涧峪口、牛峪口、箭峪口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各部发动新的进攻,战斗残酷而激烈,为掩护我司令部和群众撤退,廉益民、吴浩然、薛自爽等领导人壮烈牺牲。下午五时,工农革命军向秦岭山区转移。

6月25日,许权中、杨晓初率领部队先后到达蓝田许家庙、青冈坪洛南两岔河、保安镇等地。

7月1日,李虎臣的五个残旅在当地陈策反动民团的配合下,将保安镇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包围,因我军侦察失误,将敌军七、八百人错报为百余人,于是向司令部求援。总司令唐澍率近百人急驰保安镇救援,被敌军重兵包围,战斗异常激烈。唐澍、赵雅生等突围至碾子沟,再陷重围,与敌血战,弹尽援绝,壮烈牺牲。陕东赤卫队大队长李大德等被敌俘虏后宁死不屈,在洛南县城英勇就义。

8月,许权中旅被冯玉祥逼迫出商洛进入河南,在河南省邓县被数千名受蒙蔽的红枪会群众包围缴械,部队被打散。渭华起义失败。

渭华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特别是那些逃亡的地主劣绅们,对起义地区的人民群众进行了极其残酷的镇压和灭绝人性的报复。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三百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赤卫队员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一时间,黑云压顶,腥风血雨笼罩了起义中心地区各地。


第二组  野火春风


渭华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革命人民是斩不尽、杀不绝的,革命的火种是任何反动力量也扑不灭的,滔滔渭河水,后浪推前浪。起义失败后,渭华地区的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前仆后继,采用各种不同方式,同敌人进行着坚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928年6月29日晚,中共华县县委、共青团县委在箭峪口箭峪寺召开了联席会议。王林等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研究在白色恐怖下如何恢复党团组织活动的问题。会后王林区省委汇报了工作。7月,省委决定将渭南,华县、五一三个县委合并,成立了渭南中心县委。9月底,又派吕剑人同志到华县恢复党的组织,开展对敌斗争。

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刘志丹、谢子长等告别渭华地区的党组织和人民,奔赴陕北进行革命斗争,创建红军和新的革命根据地。 


第三组 丰碑永存


为了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现将近年来核实的的255名烈士的英名敬录保存,作为永久的悼念。

他们有的已被人民政府命名为烈士,有的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有的虽然没有命名为烈士,但是他们同样当之无愧地受到人民的追怀和崇敬。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们的浩然正气永留人间,他们那闪光的名字将与人民共和国一起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烈士们的献身精神也将永远的激励着后来人。

 

旧址

 

进入旧址大门,展现在眼前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清朝。椒当地的乡民在此集资修建的“玄君庙”,光绪29年改为学堂,宣统元年改为高塘小学,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共产党员李维俊任高塘小学校长,并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5月渭华起义爆发后,各位领导人就在此运筹帷幄,指挥革命斗争,这里就作为了西北工农革命军的军委和司令部所在地。

    解放后,为了再现渭华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1958年政府对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进行了全面的维修和改造,1988年5月渭华起义60周年之际,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全国政协副主席汪锋亲自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旧址占地面积8757平方米,馆内保留了当时起义领导人的旧居4处,以及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遗址5处。


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旧居


唐澍:河北省易县南贾庄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为步兵科学员,他和徐向前、陈赓是同期学员,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省港大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兼模范大队长,他曾经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军事教官。1926年,从北伐前线奉命返回黄埔军校的唐澍,接到了党组织的新命令,匆匆告别了妻子杨洁珍和年纪尚幼的女儿,踏上了北上的征程。然而,这匆匆一别之后,唐澍再也没有能够回到南方,再也没有能够见到他的妻子和女儿。

1927年他参加并领导了清涧起义。1928年他和刘志丹等人一起领导了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同年7月,西北工农革命军在洛南县碾子沟的唐岭遭国民党军李虎臣部的围攻。当时弹尽粮绝,在数次激战中,唐澍突然胸部不幸连中数弹,就这样永远的长眠于商洛山区的那片山岭中了。嗜血成性的敌人把唐澍的头颅割下来,悬挂在洛南县城门示众,身躯被当地群众葬于保安碾子沟。他牺牲的那天,正好是党的生日,年仅25岁。

解放后,徐向前元帅为唐澍题词:“为革命牺牲精神永存!”


西北工农革命军参谋长王泰吉旧居


王泰吉:陕西省临潼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

1928年4月与刘志丹、唐澍等人领导了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参谋长,中共西北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6月19日,在敌军调动三师兵力向我军猛烈进攻时,王泰吉被部队冲散,与党组织也失去了联系,于是他只身来到了河南省南召县,因饥贫交迫,化名“南阳郎”为当地一名财主打工,工作之余,他回首往事,以诗言志:

大河南北红云起,关陇烽火亦可期。寄语欲得升平者,吾人昭苏在此役。

“一个会写诗的长工”引起了财主的注意。财主的儿子是国民党南召县县党部书记,他一见此诗,脸色苍白,认为诗中的“红云”“烽火”指的是闹红、闹革命,便立即将王泰吉关押,以他“清党剿共”的成绩将王泰吉押送南京。半年后,由杨虎城出面将其保释出狱,并将其留在身边作参谋长。

1934年王泰吉在陕西省淳化县被旧识马云从出卖,被拘捕。同年3月3日在西安军法处就义,年仅28岁。

1951年中共陕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革命公园建立了王泰吉纪念亭和纪念碑。同年,陷害王泰吉入狱的马云从被人民政府捕获,公审后,被押在烈士墓前枪决。

王泰吉从小就博览群书,喜欢吟诗作赋,这里保存了一些他当年在狱中创作的一些诗赋。


镶嵌在渭华大地上的“巨幅标语”


这一条特殊的砖铺标语,长20米,宽2.1米,全部都是用青砖和鹅卵石铺砌的15个大字:“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

这不是15个普普通通的汉字,这是一条唤起人们无穷的思念,催人勇敢的奋激,激发人们勇往直前的巨幅标语。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了悼念死难的李大钊和38万烈士,高塘小学的共产党员陈述善、李维俊带领高塘、谷堆两校的师生在此举行了追悼大会。会后,他们又带领两校师生从附近的涧峪河畔捡来了青砖和鹅卵石铺成了后面的十个大字 “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这一巨大的标语不但鼓舞了革命师生,更像一把不熄的火炬,在高塘塬上鼓舞着更多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赤卫队员和革命群众前赴后继去进行革命武装斗争。

 1928年5月渭华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司令部就设在高塘小学,军委主席刘志丹等人发现了这幅标语,于是带领警卫人员又精心把院中这条鼓动人心的标语重新加以点缀,使这一巨幅标语增添了战斗的色彩。也就是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15个大字:“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渭华起义失败后,反动军阀和清乡团不但屠杀了无数革命者,而且对一切保留革命色彩的标志都要除踪灭迹,军委主席刘志丹在撤退时,命警卫员用黄土把这一巨幅标语掩埋了起来,这一埋就是20多年,解放后,人们除去上面的黄土,使这条镶嵌在渭华大地上的巨幅标语重见天日。再现了当年的战斗风貌,它成为了渭华起义的历史见证。这条标语在我们渭华大地上已经经过了80多年的风吹雨打,在1998年,这条标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革命文物。


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司令部旧址


这个五间厅是渭华起义爆发时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司令部旧址。当年,刘志丹和军委的领导曾在此聚会,运筹帷幄,指挥着革命斗争。


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主席刘志丹旧居


刘志丹同志1903年出生于陕西保安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受党组织指派进入黄埔军校四期学习,1926年秋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组织科科长及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教官,1928年领导了渭华起义。1929年春返回陕北,开辟了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1936年刘志丹在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牺牲。刘志丹烈士一生热爱党、热爱人民,追求真理,英勇善战,为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同志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西北工农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廉益民旧居


廉益民:原名卢绍亭,1901年5月出生在河北省丰润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19年他与周恩来等人在天津领导了“五四运动”,当时同学们都敬称他为“大刀卢硕”。1928年5月,卢绍亭执行中共陕西省委的决定,随部队到达华县高塘镇,在起义中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政治部主任。1928年6月20日,我军部队撤往秦岭山区,因敌众我寡,我军伤亡较大,队员情绪低落,为了鼓舞战士振作精神,他亲自用刚学会的陕西方言演唱秦腔。

在这次战斗中,廉益民、吴浩然与战士浴血奋战,打退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战斗中,一颗子弹飞来贯穿了廉益民的肺部,他倒在了血泊里,考虑到当时情况紧急,他命人将其隐蔽在附近草丛中,最终因失血过多而光荣牺牲。


烈士殉难井


井口由青石加固成圆形,直径0.5米,水深20米。

渭华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渭华地区的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进行了极其残酷的反攻倒算,渭华地区十室九空,数以千计的群众背井离乡,流落乞讨,国民党的清乡团对共产党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折磨,我们看到的这口烈士殉难井,就是当年的见证。起义失败后,候振和、刘孝智、李邦彦等十一名共产党员被毒打致死,投尸此井。因此得名烈士殉难井。

刘孝智:华县东阳乡人,涧峪口村苏维埃军事委员,他领导当地农民抗粮抗捐,深得群众的爱戴,反动势力早就对他恨之入骨,起义失败后被清乡团逮捕,并对其严刑拷打,将7寸长的铁钉钉入刘孝智的膝盖骨,还用烧红的烙铁烙遍了他的全身,最后将这位坚强不屈的共产党人投入了水井。

共产党员李邦彦在被清乡团逮捕后,丧心病狂的敌人在对其严刑拷打无果后,用铁丝勒住他的两个大拇指吊在树上,一刀一刀在他身上割……还不停地往他鼻孔里灌辣椒水。浑身是伤,鲜血淋淋的李邦彦在受过多次严刑拷打后依然横眉冷对,宁死不屈,最终被敌人投尸此井。与李邦彦和刘孝智一起英勇就义的,还有10多位共产党员。

这口普通的水井,接纳了英勇的共产党人,它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成为了一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的一个鲜活的历史见证。


军委扩大会议的旧址


1928年6月,起义军民在粉碎了敌人的两次进攻后,刘志丹同志在此槐树下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审时度势,决定将部队撤往陕北,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这一正确的决策保存了革命实力,为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为红军到达陕北奠定了落脚点,取得了武装斗争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党的干部,为后来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