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罗山协议》谈判旧址



《罗山协议》旧址位于罗山县北大街文物局院内,原为“福音礼拜堂”,始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8年)。福音礼拜堂建筑为442m2,属西式建筑,座东朝西,砖木结构,铁皮屋面,檐口为铁皮沟,集中排水。铁皮上涮沥青,室内装修,门窗和室内楼梯属西式建筑艺术装饰。由于室内空间高大,有砖柱支撑,柱子上放梁架,梁架上铺檩,檩上铺铁皮。二层是木制回廊和木制扶手,其工艺精细,整个建筑的木制构件都进行了油漆,建筑结构巧妙,艺术精堪。《罗山协议》后寝楼建筑面积为370平方米,当时是谈判时首长的住室。建筑形式属西式建筑,座北朝南,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并设有地下室,铁皮屋面,檐口为铁皮沟,集中排水,室内装修,门窗地板都是木制,其形制同礼拜堂内部装修一样,墙体青砖垒砌,做工艺术精细,风格独特,这两处建筑是豫南地区少有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一面施放和谈的烟幕,一面又准备内战,在鄂豫皖根据地,国民党调动了三十万兵力,将我中原部队六万余人包围在宣化店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妄图一举消灭。鉴于此种形势,中原军区参谋长王震同志率我方代表团与北平军调处第九执行小组在此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谈判,并签订了《罗山协议》。

《罗山协议》旧址有着光辉革命历史。在抗日战争中,这里浸透了无数革命前辈的鲜血,留下他们战斗的足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一方面施放和谈烟幕,一方面加紧准备内战,妄图消灭我各个解放区。在“双十协定”签订后的一九四六年元月,背信违约的蒋介石调动了十一个军、二十六个师及十几个保安团共三十余万兵力,修筑了六千多个碉堡,将我中原军区部队六万余人层层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东西不过二百华里,南北仅五十华里的狭长地区之内。当时,我中原部队远离中央主力,处境是极端险恶的,国民党反动派一再违反一月十日国共双方共同签订的《停战协议》,于一月十一日、十四日又先后将息县、光山攻占。他们对我中原部队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以蚕食进攻的手段逐渐近迫,不断缩小包围,企图一俟时机成熟首先消灭我中原部队,阴谋以中原内战的爆发成为全面内战爆发的起点,把中国人民推入内战的血海。

在我中原军区的声明和全国进步舆论的压力下,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命令第三、六战区执行小组(即第九执行小组)前来观察。五、六战区军小组随同王震同志于二十一日到达信阳,二十二日转赴罗山观察。与当地国民党驻军四十七军军长陈鼎勋、六十六军军长宋瑞珂会晤,对当时双方军事冲突进行商谈,经双方协商初步订立了停战协议,由国民党战区长官部及我中原军区同时命令所属各部队遵照执行。

国共双方长官联席会议于九时三十分按时在福音堂举行,最终签订了五条协议,即《罗山协议》。

王震同志此次罗山之行及签订的《罗山协议》,为我中原部队解决了当时运输给养问题,使我解放区军民争取了时间,充分做好了全面反击内战的准备。同时向全国人民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民主、团结的真面目,从而使我党在政治上、军事上获得了主动。然而协议并不能说明国民党反动派放弃了要消灭人民军队的企图,在《罗山协议》签订后的第三天国民党就派飞机在罗山上空撒反共传单。军事上小型战斗也不断发生。反动派总是以损人开始,失败告终的。我中原部队的胜利突围,有力地说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歼我中原部队的阴谋以失败而告终。

1986年11月26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河南省罗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罗山协议》旧址近年来已成为人民群众缅怀先烈、继承革命遗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都有各地人民群众、学生、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瞻仰这一革命圣地。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时间推移,这一光芒四射的革命纪念地在罗山以及全省、全国的两个文明建设中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