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红色景点 63 家
小源会议旧址
1934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中革委的电传训令,红六军团为配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给红军主力转移“探路”,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8月20日,红六军团主力由桂阳进入新田,军团司令部设小源村。当晚,由湘赣省委书记、中央代表任弼时和萧克、王震组成的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召集师团以上干部,在小源“丽正书斋”楼上召开重要会议,主要议题是分析敌我态势,研究和制定红六军团行军路线,乘敌人部署就绪前抢渡湘江方案。会议决定,部队在首战新田城后作短暂休整和补给,开展扩红工作,主力部队提前执行向新化、溆浦前进,如情况有变,则在新田、祁阳、常宁地域发展游击活动,创立新苏区的第三部计划。中央党代表任弼时在会上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萧克为军团长兼17师师长、王震为军团政委兼17师政委、李达为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为军团政治部主任、龙云为18师师长、甘泗淇为18师政委、谭家述为18师参谋长、方礼明为18师政治部主任。小源会议对于红六军团成功抢渡湘江,为红军主力探明路线,顺利实现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会师发挥了重要决策作用,军团也从9700余人发展到11000多人。据说小源会议开了整整一个晚上,差不多到天亮才结束。根据会议决定,先头部队主力部队在25日前以急行军速度到达湘江东岸零陵蔡家埠附近,准备在零陵与祁阳之间西渡湘江,由于国民党防御森严,江宽水深,不利渡江,红六军团决定返回新田经蓝山、宁远继续西进,择时抢渡湘江。小源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红六军团在西征中求真务实和勇于探索革命精神,为红军主力长征最后取得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参观访问
红六军团画眉山红色文化园
红色,象征光明,指引信仰,凝聚力量,召唤未来!潇湘城南,青石江畔,群山翠柏深处的永连村,坐落着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红六军团党性教育基地。红六军团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1934年8月4日在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的指挥下从江西遂川横石出发,踏上西进的征途。8月23日凌晨进入零陵,24日晚在画眉山村(现永连村)召开作战会议,25日挥师沿黄溪河上阳明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六军团临时指挥部旧址是红六军团西征的历史见证。在零陵这方热土上,镌刻着潇湘儿女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凝聚着永不磨灭的长征精神。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信念如磐,一脉相承。为弘扬革命老区精神,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存史、资政、育人作用,零陵区以红六军团临时指挥部旧址为核心,利用零陵丰富的红色资源,集中打造红六军团画眉山红色文化园,创建“零陵红”系列党建品牌,构建生态红色旅游产业,推进乡村振兴,铸就新时代的零陵“新名片”。红六军团画眉山红色文化园占地300亩,总投资约3600万元,建有红军潭、红星广场、画眉廊、爱民亭、展示馆、红军学校、旧址纪念广场、红军亭、栈道、红军井、红军窑、拥军亭、军民鱼水池。全景展示了红六军团西征永州留下的珍贵实物和历史资料,启迪和激励人们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开拓进取、不负韶华。
参观访问
杨开慧故居
杨开慧故居位于长沙县清泰乡第五甲下板仓屋场(现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始建于清代乾隆末年,现存大小房屋36间,土砖木结构,普通农舍建筑风格。整个故居占地约1400平方米。故居是杨开慧童年和少年时代成长以及后来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杨开慧在这里诞生,12岁时随家迁居长沙;1927年八七会议后,杨开慧携儿子岸英、岸青、岸龙回到故居,直至1930年10月被捕。故居也是烈士杨开明、杨展居住过的地方。毛泽东曾多次到板仓,并在此召开农民座谈会。 故居房屋以堂屋为界,北部为杨开慧一家居住,南部是叔父家居住,此外,还有佃户用房、农具房、杂屋等。1966年修复并对外开放,1983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复原展出的是反映1901年至1930年这一时期的故居概貌,主要陈列有:杨开慧的住房、杨开慧父母、叔父以及兄长杨开智的住房,堂弟杨开明烈士、侄女杨展烈士的住房,同时还陈列有毛泽东住过的房间和召开农民座谈会的地方,保姆陈玉英的住房、堂妹杨开云、杨开秀、杨开英的住房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在故居共三次发现杨开慧遗物书信,特别是1982年、1990年杨开慧书信手稿的发现,提升了故居的文物价值,并为研究杨开慧革命思想形成及发展等提供崭新的依据。
参观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