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场馆列表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首页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当前位置
>
场馆列表
全部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全部
永州市
湘潭市
长沙市
怀化市
郴州市
益阳市
常德市
张家界市
湘西
红色景点
63
家
杨开慧烈士陵园
杨开慧墓位于杨开慧故居右侧棉花坡山头上。1930年11月,杨开慧就义后归葬于此。毛泽东寄30银元,以开慧的3个儿子名义立碑。1959年修建纪念亭、纪念塔于墓前。1967年4月重修墓地并建陵园,占地约20亩。1969年杨母向振熙与之合穴,新建合葬墓于今地。从山脚至墓区由三层梯形平台相连,墓冢在最上层正方形平台之中,墓碑横置斜放,汉白玉石质,刻楷书碑文“杨开慧烈士之墓”。其下镌刻毛泽东撰写“杨老夫人与开慧烈士同穴”的题记。另建大型词碑一方于墓后,镌刻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开慧祖父书樵与父亲昌济的合葬墓以及堂弟开明烈士墓亦在陵园内。1983年重新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访问
雷锋故居
雷锋故居位于雷锋纪念馆东侧150米处,建筑面积约90平方米,始建于清朝宣统年间,为江南农村民居风格的茅草土木结构建筑,故居原为地主给佃户建的庄屋,现保存的三间茅草房是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分给雷锋的房屋。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苦难的童年。雷锋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统年间,系地主唐少求给佃户建的庄屋,原有两进共12间,为湖南农村民居风格的茅草屋土木结构建筑,三面环山,西面临塘。现保存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分给雷锋的三间房屋。从1940年起,雷锋在此生活了18年。土地改革中望城县人民政府将此房屋分给雷锋,颁发给雷锋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上载明房产“简家塘茅屋三间”。1958年雷锋北上鞍钢后,其堂叔雷明光在此居住过几年。1964年起,当地政府对故居进行维护管理。1968年,家乡人民在故居附近兴建雷锋纪念馆,故居由雷锋纪念馆负责日常管理。2000年,为了加强故居的保护管理,扩征了周边用地,增建了管理用房、围墙等配套设施。2011年,雷锋故居被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访问
雷锋纪念馆
湖南雷锋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 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新馆),位于纪念馆中央广场东侧,主体工程于2015年10月竣工,总建筑面积6275.5平方米,陈展面积3881平方米,坐东朝西,框架砖混结构,四层楼高,长方形外观,现代建筑风格,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基本陈列《学习雷锋好榜样》,分为"平凡的人生""伟大的精神""永远的榜样"三个部分。陈展面积3881平方米,共展出文物实物368件,照片359张,雷锋日记诗文61篇。客观真实地展示了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突出了雷锋同志的成长历程及雷锋精神在雷锋家乡的起源和传承。湖南雷锋纪念馆是研究、宣传、践行雷锋精神的主阵地,是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开馆60年来,雷锋馆人以“播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为己任,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00多万人次,今年年均接待游客量实破200万人次。纪念馆先后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
参观访问
长沙国防(人防)教育馆
长沙国防(人防)教育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总面积7156平方米,主要包括主馆、元帅广场、题词碑廊区、中门楼等,陈展区分为六个厅,分别为序厅、国防教育厅、人防科普厅、影院、互动厅和国防知识走廊。陈展厅内容主要为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新中国国防与人防建设成果、军衔、武器装备介绍及湖南籍著名英模录等。该馆的建成大力推动了全民国防人防教育工作的深入普及,是重要的拥军爱军教育基地。
参观访问
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
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位于长沙市八一路538号,总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隶属于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为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中共长沙历史资料和文物的征集、研究、保管并开展相关展陈和宣传教育等工作。馆内包括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毛泽东塑像、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碑廊、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大楼等,馆内的“长岛人歌动地诗——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以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采用多媒体表现形式,生动记述了党在长沙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
参观访问
中国湘区特委暨毛泽东杨开慧旧居
长沙清水塘22号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占地面积179平方米,建筑面积112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参加党的一大回长沙后,于10月10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当年秋,易礼容经手租下这栋房子,作为中共湖南支部秘密办公和毛泽东及其家人生活的地方。1922年5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湘区委员会)成立,区委机关仍设在此。在这里,毛泽东领导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开展的湘区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使湘区成为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里也是毛泽东与杨开慧所组建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且共同居住时间最长的家。1921年至1923年,毛泽东、杨开慧和向振熙、毛岸英、毛岸青一起生活在这里。旧址于1956年对外开放,200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访问
梨子界红军烈士墓
梨子界红军烈士墓,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传素瑶族村梨子界。由合葬基,红星亭、古树组成占地面积120平方米。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由广西龙胜进入湖南通道翻越传素梨子界时,突遭国民党围追堵截,以飞机猛烈轰炸,红军战士英勇抗敌,将机枪架在古樟树上对准敌机射击,终于击退敌军,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战斗中多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事后,当地瑶族同胞将红军烈士遗体合葬于此,后由马龙公社铭文立碑,永世缅怀。
参观访问
红军长征在芷江陈列馆
“红军长征在芷江陈列馆”位于芷江河西黄甲街红二、六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宝庆会馆内。馆内设有挺进芷江、冷水铺政治干部会议、便水战役、将帅名录、红军后代、宝庆会馆复原陈列及研学教育等展厅。该馆以丰富的图片、实物、仿真故事场景为主体,全方位展现红军长征经过芷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让参观者深刻铭记那段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馆内陈列布展了280余件珍贵文物实物,包括红六军团十六师师长周球保委任状、红六军团保卫处处长吴德锋《长征日记》,红军使用过的玉纽扣、军品帽袋、子弹箱,便水战役战场遗物、红军后代捐赠实物及红色书刊等。同时,展出了著名油画家钱德湘所作的冷水铺政治干部会议、便水战役油画及国画家唐礼军所画的反映红军长征在芷江题材的国画17幅。
参观访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七里桥,是中国人民接受百万侵华日军投降之地。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以东北三省为跳板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军民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 奋战,最后取得抗战的全面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中国政府在湖南芷江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办理了百万侵华日军投降具体条款,日本投降代表在此献交了侵华日军兵力分布图,接受了载有各战区日军投降详细规定的备忘录。随后,中国战区受降全权代表何应 钦在芷江20天内,指挥部署了全国16个受降区和101处缴械点的受降事宜,签发24份备忘录,史称“芷江受降”。“芷江受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 利结束,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美梦彻底失败,写下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洗雪百年国耻,抵御外敌入侵最光辉的一页。“芷江受降”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坐标点上,永载史册。芷江受降旧址1985年对外开放,主要包括 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何应钦办公室及接待室旧址以及《胜利的见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史实展览》纪念馆、受降亭等纪念性构筑物和少 量辅助建筑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
参观访问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展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性专题博物馆,建馆以来便自觉肩负起宣传抗战胜利受降的光辉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承英雄的抗战文化的光荣使命。主题展览《胜利的见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芷江受降史实陈列》内容方案以“芷江受降”的历史过程为主线,紧紧围绕芷江受降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重点展示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节点,突出展示芷江受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是日本自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来,日本第一次以国家的形式向中国军民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洗刷了百年国耻,褪去了世纪沧桑。中国人民找回了民族自信与尊严,重新自豪地屹立于世界东方。展览由“胜利的见证”、“历史选择芷江受降”、“芷江受降”、“全国受降”、“彪炳青史的受降城”及《胜利的见证——芷江受降》专题影视厅6个部分组成。展出历史照片1000余张,实物327件,雕塑7尊,场景复原3处,艺术品4件,设影视厅1处,循环播放《伟大的胜利——芷江受降》专题片。整个陈展首次展出了日本在湖南芷江向中国军民无条件投降的原始视频和彩色照片,内容更加详实,陈展手法更加新颖。被誉为国内首家“抗战胜利受降博览窗”。
参观访问
新厂战斗指挥部旧址
新厂战斗指挥部旧址即罗氏宗祠,位于靖州县新厂镇金星村寨路屯,始建于清代, 由过厅、天井、厢房和正厅组成,曾作为新厂战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指挥部。1934年9月在任弼时、肖克、王震同志率领下。红六军团自通道抵新厂,在善里驿设伏。取得了歼灭国民党湘军补充总队第四团300余人的胜利。作为典型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地,指挥部旧址对弘扬民族精神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参观访问
红二、六军团进袭沅陵指挥部旧址
红二、六军团进袭沅陵指挥部旧址一王家大院位于沅陵县沅陵镇白岩界村。该旧址为清代晚期建筑,硬山顶穿斗式结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157平方米。院落内横隔为三个区域,为东、西厢房及后院,现存建筑面积1334平方米。东厢房为两进窨子屋形式建筑,西厢房为整体平面呈“L”型。1934年11月25日,红二、六军团接中革军委电令:“我西方军(中央红军)已过潇水,正向全州上游急行军,你们应该利用最近几次胜利及湘西敌情的空虚,坚决深入到湖南中部和西部行动,并积极策应我西方军,首先你们应前出击到湘敌交通经济命脉之沅水地区,主力应力求占领沅陵……”。根据战前部署,12月5日贺龙、关向应、萧克率红二军团及红六军团五十一团从大庸天门山出发,经四斗坪、简车坪,夜宿军大坪,沿深溪出枫香坪,经刘家溪上常安山,于7至10日攻打沅陵县城,指挥部设王家大院内。这次战斗达到牵制国民党军队,打乱围剿中央红军部署,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决策作出重大贡献。2021年12月31日,红二、六军团进袭沅陵指挥部旧址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访问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