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场馆列表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首页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当前位置
>
场馆列表
全部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全部
永州市
湘潭市
长沙市
怀化市
郴州市
益阳市
常德市
张家界市
湘西
红色景点
63
家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陈列展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陈列展展出内容共五个部分,一、两军会师;二、浴血策应;三、江南柱石;四、风云长征;五、军魂烁今。主要讲述了任弼时、贺龙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红二、六军团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与龙山各族人民谱写了一部百折不挠的革命史诗。龙山县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1934年,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湘鄂川黔边区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5月6日,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委会迁入龙山县茨岩塘,自此,以茨岩塘为中心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在红色根据地上迅速展开,总计有1.65万龙山儿女参加红军,并浴血奋战257天,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1935年12月8日凌晨,根据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命令,红十八师作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的队伍,从茨岩塘撤离,突围长征,龙山茨岩塘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
参观访问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永顺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塔卧村,馆内通过革命文物、雕塑、图片等方式,介绍了红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成功创建了以塔卧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辉煌历史。1934-1935年,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二军团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来到湘西北地区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26日,根据党中央电示,在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同年12月1日成立省革命委员会。任弼时为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书记和省军区政委,贺龙为省革委会主席和省军区司令员。同年12月10日,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机关迁往永顺县塔卧镇。“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坚守在南方时间最长、最大的一块红色根据地,被誉为‘江南的延安’。”革命活动区域达当时纵400里、横240里,200多万人的‘红色版图’根据地钳制和吸引了围剿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几十万军队,有力地策应和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红二、六军团有了战略依托,使其发展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的红二方面军,为中国革命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观访问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永顺县)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原雷家老屋,始建于1884年,木质结构四合院,青石板天井,面积1480平方米。正屋坐南朝北,五柱四棋五开间,中为堂屋。厢房为三柱四棋,四开间。大门与堂屋相对两侧为粮仓,中为省主席贺龙、副主席夏曦、朱长清、秘书长张启龙等领导的办公地点,内设有劳动部、财政部、粮食部、土地委员会、没收委员会和肃反委员会。1935年4月,迁往龙山县兴隆街。旧址于1983年10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参观访问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塔卧烈士陵园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陵园始建于1979年,1988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革命烈士陵园,2001年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和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2006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建有纪念塔、纪念亭、纪念碑、烈士墓葬区等烈士纪念设施,安葬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牺牲的烈士1000多名。2011-2016年省州县整合一千万资金修建了由胜利广场和自由广场组成烈士陵园广场,面积5000平方米,是烈士陵园重要组成部分. 胜利广场中央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创立者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五位无产阶级革命家高2.3米的铸铜像,基座上书“走向胜利”几个大字。自由广场前面为500平方米纪念性浮雕墙,集中反映了永顺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左侧三幅浮雕反映了永顺人民反抗封建压迫、响应早期革命斗争历史;中间五幅浮雕集中反映红二、六军团创建的以塔卧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期;右侧四幅浮雕集中反映在抗日斗争、解放永顺、清剿土匪和抗美援朝中永顺人民的历史贡献。
参观访问
湘鄂川黔省军区旧址
湘鄂川黔省军区旧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原丁家院子,始建于1915年,为木质结构三合院,青石板天井,面积750平方米,正屋坐北朝南,东头与省委旧址相通,南西设木朝门。院内为王震、张子意、李达、甘泗淇、李贞等领导人办公地点及住处。旧址于1983年10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参观访问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旧址
湘鄂川黔省委旧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原丁家大院,始建于1890年,木质结构三合院,青石板天井,面积1600平方米,正屋坐东朝西,五柱四棋,左厢房吊脚楼为无线电总台,正屋对面木房为警卫人员住处,西南角为木朝门。院内为任弼时、贺龙、萧克、袁任远等领导办公及住处。旧址的板壁上保留有“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等五条红军标语。旧址于1983年10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参观访问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旧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雷家新屋,始建于1926年,木质结构四合院,周围砌有封火墙,青石板天井,面积1600平方米。旧址正面墙上保留有即按蹇先佛所书治校标语“提高战术素养,巩固思想一致”。1934年12月,红四分校在此创办,学校负责培养红军军事干部,萧克兼任校长,谭家述任副校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校部设有政治部、教育部、训练处和后勤科。学员主要来自红军,部分学员由郭亮、永保、龙山和桑植等县保送。学校设有高级班和初级班,主要开设军事和政治两门课程。1935年4月迁住桑植并改名为红军大学。旧址1983年10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被县文物管理所征收设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名由萧克同志题写,馆内展出图片200多幅,文物80多件,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2014年因新建成纪念馆而闭馆。
参观访问
宁远烈士陵园
1934年8月、11月,红军长征先后进入湘南,途经宁远荒塘上洞铺、冷水虎形岭白水冲、凤形岭、天堂屋脊岗横岭、水市小南海等地,与敌激战,多次击溃敌人,为红军顺利强渡潇水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赢得了主动权。红军留下的战斗遗址,是宁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见证。
参观访问
陶铸故居
故居位于祁阳县城的东南方,石洞源陶家湾下院子村,距祁阳县城约35公里。周围山峰座座,连绵不断。石洞源水库下面就是陶铸故居和祖坟旧址所在地,这是迁建后的故居,它是按照原址原貌修建而成。左边才是陶铸家的,中间的正堂屋是两家共有的,陶铸的母亲一直在这里居住,直到1962年去世。
参观访问
陶铸纪念馆
陶铸(1908-1969),湖南祁阳人。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了终生,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廉政风范是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无地宽。”其高风亮节,令人景仰。该展览突出陶铸“求少予多”的松树风格和“心底无私”的高尚情操,遴选了陶铸一生中廉洁奉公的一些经典事例,进行展示。旨在通过展览,达到启迪人、教育人, 震憾人、鼓舞人的作用。
参观访问
道县烈士纪念园
道县烈士纪念园位于道县梅花镇贵头村一处山明水秀、景色宜人的地方,占地面积48亩,建于2014年,为纪念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园内有大门牌坊、前后广场、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革命烈士纪念碑、陈树湘烈士墓、红军三十四师烈士之墓、红军亭等建筑群。在道县烈士纪念园的入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花岗岩大门,两边柱子高7.1米,中间柱子高8.1米,分别寓意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军队创建的日子。四根石柱上镌刻着两副对联,中间这幅“满腔碧血荐轩辕,义烈千秋,光争日月;百尺青松环墓冢,精魂一缕,秀毓河山”,歌颂的是无数为国牺牲的革命烈士;两边这幅“虎将断肠明夙志,一心报党;黎元踵武仰高风,百计兴邦”,表达了人民对“断肠明志”的陈树湘烈士的深切怀念。
参观访问
橘子洲
橘子洲,是湘江中的一个冲击沙洲,自古就是长沙城的名胜之一。春天有江鸥在这里翱翔,夏、秋两季林木葱茏,冬天这里有著名的“江天暮雪”的景致。毛主席曾经赋诗赞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1925年寒秋时节,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动的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因此,橘子洲声名大振。
参观访问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