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场馆列表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首页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当前位置
>
场馆列表
全部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全部
红色景点
1217
家
东北军政大学纪念馆
北安是传统的革命老区,具有源自延安的纯粹红色基因,被誉为“塞北延安”。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便是东北抗联军第三路军的后方基地和指挥中心。抗战胜利后,受党中央派遣,大批延安干部到达北安,与先期到达的东北抗联干部和晋察冀干部汇合,领导创建了老黑龙江省根据地,下辖26个县,近300万人口。领导全省完成了建政、土改、剿匪、支前等工作,将老黑龙江省打造成为稳固的战略后方基地,为东北乃至全国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黑龙江省根据地创建和巩固,以及形势变化和战略需要,东北军政大学总校、东北工兵学校相继迁入北安办学,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军政干部,也为北安带来了宝贵的延安精神、延安经验、延安作风。
参观访问
鄂豫皖苏区将帅馆
鄂豫皖苏区将帅馆是国家红色旅游“1231”工程,全国唯一一座集中反映鄂豫皖苏区开国将帅的展馆。整个展览分为序厅、元帅厅、大将厅、上将厅、中将厅、少将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在鄂豫皖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349位将帅的丰功伟绩。
参观访问
韦国清故居
韦国清故居属东兰县三石镇弄英村,距离东兰县16公里。1928年,15岁的韦国清从这里投身革命,第二年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的百色起义。1930年随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后跟随中央红军走上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1955年被国务院授予上将军衔。
参观访问
北安博物馆
北安市博物馆简介 北安市博物馆位于北岗区龙江路434号,馆舍建筑始建于1936年,时为伪满北安兴农合作社,是北安市最早的楼房之一。1945年被我党接收后在此成立《黑龙江日报》社,诞生我省第一张党报。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现为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2A级旅游景区。北安市博物馆于2009年底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总投资600万。有基本陈列《乌裕尔的记忆》,全方面展示我市自新石器时代、战国、秦汉、辽金、明清直至黑龙江人民政权建立三千余年的历史根脉,更有《人文北安陈列》、《自然北安陈列》、《〈黑龙江日报〉专题陈列》、《陈宇飞冰雪画展》等特色展览。全方位展示北安人文历史、地方风情;弘扬广大军民在抗日战争、人民政权建立过程中的功绩,是北安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客流基本保持在8万人次左右。此外,北安市博物馆还下辖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旧址陈列馆、黑龙江省政府旧址陈列馆、通北历史陈列馆、北安市文化艺术基地四馆,承担着全市文物保护、文物管理、文物稽查以及博物馆指导工作。北安市博物馆己成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系列中体量最重的一环,2016年以北安红色博物馆群为首的红色文化系列活动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
参观访问
西宁市烈士陵园
西宁烈士陵园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凤凰山下,占地面积99,996平方米,由烈士群雕塑像、纪念碑、烈士墓、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组成,园内安葬着1776位烈士遗骨。该陵园是为缅怀在青海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而建立的,陵园门楼为高 10米的两层楼阁建筑,门前屹立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群雕塑像,其基座上镌刻着李先念的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参观访问
南梁革命纪念馆
南梁革命纪念馆新馆占地面积16.4亩,展馆面积7276.17㎡,展陈面积6426㎡。该馆由综合展厅和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三个个人专题展厅组成。综合展厅包括六个部分,即:序厅,第一部分创建陕甘边根据地•建立红二十六军 ,第二部分 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红色区域,第三部分 红军长征落脚点•八路军抗日出发点 ,第四部分 南梁精神•光耀千秋,结束语。在展陈中突出九大亮点,具体为刘志丹来南梁、红二十六军成立、包家寨会议、西华池大捷、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示意图、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南梁集市、刘志丹看望谢子长、迎接中央红军。
参观访问
黑龙江省军政干部学校原址馆
为坚决执行党中央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和部署,1945年11月15日以中央党校干部和学员为骨干的延安干部团,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北安,与先期到达的革命力量一同着手创建老黑龙江省根据地。 为解决干部奇缺问题,充分满足建党建政、建军剿匪、土地改革、支援前线等工作的需要,以中央党校干部和学员为依托,中共黑龙江省工委决定创办黑龙江省军政干部学校,12月1日正式开学,主要培训和培养军政干部和党员干部,这是中共黑龙江省工委在北安创办的第一所军政干部学校。中央党校干部和学员为学校带来了延安经验和延安模式,弘扬了延安精神,传承了中央党校优良传统和作风。1948年9月,黑龙江省军政干部学校改称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1949年5月,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学校迁往齐齐哈尔市,校名仍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军政干部学校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在北安办学期间,共办学8期,培训军政干部和党员干部4000多人,为老黑龙江省根据地的建设、东北乃至全国的解放,以及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 黑龙江省军政干部学校旧址纪念馆,位于北安市北岗区北安八中校园内,陈展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红色传承,主要展现了学校与中央党校的历史渊源和学校筹建的历史背景等内容。第二部分——峥嵘岁月,主要展现了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学校筹建过程、发展壮大和教学成果等内容。第三部分——历史贡献,主要展现了学校的突出贡献、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第四部分——红色长廊,主要展现了中央党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党中央主要领导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本馆为北安红色博物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党员教育的阵地和党校教育的平台。
参观访问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位于东城区沙滩后街55、59号一带原京师大学堂院内。该楼建于1904年,砖木结构,高两层。这里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年改称北京大学第二院数学系楼,李大钊、陈独秀曾在此讲学。1919年3月,青年毛泽东在该楼第16教室聆听李大钊授课。1920年5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曾在此举办庆祝五一劳动节等革命活动,这里也是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等早期组织的重要活动地。2020年3月,北京市将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进行保护修缮,内设“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
参观访问
革命屯抗联纪念馆
北安市城郊乡革命屯,原为李殿芳屯,是抗日战争时期龙北地区东部第一个中共中心县委所在地,是抗联第六军十二团抗击日寇的活动区域,也是为抗联部队筹集生活物资、救治伤员、传递情报、输送兵员的重要抗日堡垒屯。这里涌现出了尚大嫂、李殿芳、宋国发、宋显等革命先辈和爱国志士,有150多名青年参加革命队伍,有22位英烈献出了宝贵生命。 纪念馆建筑面积406平方米,展馆陈列为:烽火南北河、中心县委、王钧在北安、抗联将领、风雪征程和发展历程六部分内容,展览以油画、组图、图片、照片、文字及实物展品为主,通过场景复原、主题立体喷绘、沙盘展示三个主要元素,加之声、光、电等配套设施,还原了抗战时期发生在革命屯的主要历史事件,展现了东北抗联和革命群众不畏强敌、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原省政协副主席、抗联老战士李敏同志为纪念馆题名《北安市革命屯抗联纪念馆》。通过参观,不仅可以了解东北抗联在北安地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更能真切的感受到抗联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使我们厚植家国情怀,积极投身祖国的发展建设。
参观访问
鸡街红军长征纪念亭
鸡街红军长征纪念亭位于寻甸县鸡街镇泽和村委会新村水库旁,纪念亭瓦顶结构为五角攒尖顶。纪念亭内有纪念碑一通,立碑时间为1973年3月,碑体外形为三棱柱,棱柱三个立面分别镶有三通大理石碑。东南面碑记叙了1936年红二、六军团渡普渡河时在鸡街古城遇滇军尾追,最后胜利渡过金沙江的事迹。西南面碑记叙了1936年红六军团强渡普渡河受阻,从鸡街向柯渡转移时,当地村民朱仕光(诸仕光)一家收留一名小号兵在家养伤并机智解救小号兵的故事。西北面碑记录了牺牲的红军烈士名录。亭子前20米处有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于1972年立的“昆明地区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基地”及“曲靖地区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基地”碑两通。鸡街红军长征纪念亭展示了红军长征过寻甸县鸡街镇的历史史实,是寻甸人民对红军的深切怀念。2020年3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访问
凤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凤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主要介绍凤山近现代革命历史概况。凤山作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中,凤山确实是一块革命热土,确实是红色革命的重要起源地和实践成长地,是进行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早期革命历史研究和西南剿匪反霸斗争研究的重要之地。
参观访问
六甲之战纪念塔
六甲之战纪念塔位于寻甸县先锋镇窑上村委会贾白山,有新老纪念塔各一,老纪念塔位于贾白山顶,立于1978年4月9日。新纪念塔位于贾白山麓,立于2011年,占地面积为300平方米。六甲之战纪念塔真实地记载了1936年红二、六军团在贾白山一带与滇军英勇战斗的事迹。为缅怀先烈,中共寻甸县委员会于1978年4月9日在当年原红军第六师作战地点——贾白山山顶修建了六甲之战纪念塔。塔为砖混结构。通高9米,塔身宽2米。基座三级,塔身呈方柱形,顶端置一红五角星。塔西侧为红军烈士墓,呈椭圆形封土冢,长3米,宽1.2米,高1米。纪念塔和烈士墓正面朝北,塔上有毛泽东所书“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背面是“‘六甲之战’纪念塔”字样;塔基座四面分别刻有楷体毛泽东长征诗以及在六甲之战中牺牲的六位红军战士名录。因原址属滑坡地带,极不利于对文物的保护、开发、利用。经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同意,于2011年4月3日将六甲之战纪念塔重建于贾白山麓,即六甲阻击战接火点——石腊它丫口。1990年8月,六甲之战纪念塔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重要教育场所,2011年5月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访问
上一页
1
2
3
4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