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红色景点 1217 家
郧西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郧西县城关镇王家坪村小区90号烈士陵园东部,建筑面积达3200平方米,共3层展厅。重点介绍了从土地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在郧西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重要革命旧址。本着“以史叙事、以事带人、以人见精神”的布展理念,使用照片300余张、实物百余件、人物雕塑4组,并辅以多种先进的声光电陈展技术。馆内主要文物有红军穿过的军装、使用过的军旗、文件袋、发报机、作战武器以及老百姓使用过日常生活器具等,均来源于民间收集。纪念馆一楼展厅主题为《红色土地》,主要反映土地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血战云岭”红三军在战略转移中途经郧西、红二十五军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风雨历程。纪念馆二楼分别是《热血抗战》、《奠基胜利》和《英名永存》三个展厅。主要围绕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郧西人民用自己的行动支援前线,开展一系列抗日救国活动。在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开辟豫鄂陕革命根据地,陈谢兵团于1947年11月16日胜利解放郧西,并以郧西为中心创立豫鄂陕第四分区的简要经过。详细地址: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王家坪村小区90号,联系方式:0719-6206868,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14:30—17:30
参观访问
顶果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丹巴,是组建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队伍——“丹巴藏民独立师”的藏区,是参加红军人数最多,牺牲的红军烈士最多、遗留老红军最多、红军留驻时间最长的藏区。红军于1935年6月中旬到丹巴,于1936年7月离开丹巴北上,前后留驻时间近一年。位于甘孜州丹巴县东谷乡境内的顶果山雍忠佐钦岭寺第38世活佛白若·拥仲降参,他就曾经和红五军团结下深厚的友谊。红军长征攻打林谷贡、大炮山、五里桥战役时,活佛深明大义冲破重重阻力,倾囊支援红军30000多斤粮食、积极发动僧民参加红军,为保存中国革命力量做出了不可估量的献。该寺第39世活佛阿旺.丹贝降参传承前世活佛的遗志,他不仅抢救保护珍藏当年红军在顶果山遗留下的部分战斗武器和生活器具,维持当年战斗遗址、遗物的原样,更是尽自己所能在各个村落收集反映当时红四、红一方面军、藏民独立师在丹巴战斗历程的革命文物。   顶果山红军格勒得沙陈列馆由该寺第39世活佛于2016年四处筹措资金在寺内筹建,后经党和政府关心、支持,历时四次逐渐扩建至300平方米、如今,修缮一新的陈列馆收藏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革命实物资料,汇集了阿旺·丹贝降参历时30多年、耗资100多万元的数千件红色藏品,是目前丹巴县乃至甘孜州唯一一家自筹自建纯公益性质的红军陈列馆。每一件红军文物背后都有着一段英雄的历史,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为了理想信念历经血与火的考验,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忠诚。为了让红军精神永续传承,让更多的人感受沧桑巨变,铭记住革命先烈们为国为革命抛头颅撒热血的奉献精神,陈列馆自建成后免费对外开放,先后接待了社会各界人士、干部、群众、学生累计达5万人次。陈列馆所在的顶果山雍忠钦岭寺位于甘孜州丹巴县东谷乡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苯教寺庙,历任39世活佛。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丹巴县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在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重新恢复宗教活动的重点寺庙,恢复顶果山佛活殿堂。2004年12月,在向第五世格达活佛学习,争做新世纪爱国爱教好僧尼活动中该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评为“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被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省和谐宗教活动场所;2017年2月被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民宗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文明和谐寺庙”。
参观访问
郧西县革命烈士陵园
郧西县革命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和缅怀在鄂陕边区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以“爱国教育、生态保护”为主要功能,同时兼顾城郊文化公园性质的红色阵地。陵园始建于1987年11月郧西解放四十周年之际,按照国家级标准进行布局,总占地面积43560平方米。园内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24烈士雕塑园等纪念设施,兼具红色教育、瞻仰悼念、陈列展览三大功能。郧西县作为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底蕴。李先念、程子华、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浴血奋战,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儿女在此抛洒热血。陵园自建成以来,始终坚持“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宗旨,每年结合“清明节”“七一”“全国烈士公祭日”等重要节日,积极组织社会各界群众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精神文明等教育活动,是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年接待纪念和观光人员20万余人次,充分发挥了红色阵地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陵园先后获得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湖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等称号,也是国家长征文化公园(郧西段)核心展示园区。详细地址: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王家坪村小区90号,联系方式:0719-6206868,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14:30—17:30
参观访问
中共鄂豫陕省委郧西会议会址
中共鄂豫陕省委郧西会议旧址位于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村三组。1935年1月19日,红二十五军主力由陕西省洛南县进入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在大新川、小新川、庙川、虎头岩等25个乡村创建了苏维埃政权。1935年月2月17日,鄂豫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主力转移到湖北口回族乡泗峡口、虎坪、红岩等地驻扎,省委和军部驻扎在虎坪涝池大院。2月19日,省委在涝池大院召开了中共鄂豫陕省委第二十次常委会,会议通过了《鄂豫陕省委为完全打破敌人进攻,争取春荒斗争的彻底胜利,创建新苏区的决议案》,明确提出:创建新的红军,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地方武装,建立至少三个县城的初步根据地;立刻解决土地问题,正确执行苏维埃的经济政策,解决群众的春荒困难,武装保护群众春耕;开展抗捐、抗粮的群众斗争。当天在涝池大院召开了万人大会,周围十几里的回汉农民兄第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场地上摆放四排约100多挺轻重机关枪,锃光发亮,威武雄壮。会议开始后,红25军领导吴焕先、徐海东和郭述申分别讲话,号召大家踊跃参加红军队伍,没收地主张学友、马安东的的粮食衣物,分给资苦的群众。选举成立了鄂陕边区泗峡口乡苏维埃政府,魏茂顺为主席。泗峡口乡苏维埃政府机关设在涝池大院,苏维埃政府下辖虎坪、泗峡口、龙王滩、董家川、后峡、坎子山、湖北关等12个村苏维埃政权。各级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根据会议精神,随即开展土地分配活动,从经济上打击封建地方阶段。联系电话:郧西县文化和旅游局:0719-6226278、文保员:18872003085
参观访问
北海烈士纪念碑(长青公园)
北海市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市长青公园内,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4平方米。集中纪念革命先烈和为解放北海牺牲的43名烈士及北海籍在外地牺牲和外地籍在北海牺牲的其他革命烈士。1994年8月,被列为自治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纪念碑面向公园正门,一条宽15米、由阶梯和平台组合而成的坡道直通公园门口,坡道两侧松柏叠翠、瑞草青葱,使纪念碑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挺拔壮观。纪念碑主体为船锚形,象征着北海是个沿海港口城市。圆形碑座分两层:上层平台面积为707平方米,下层面积为427平方米,护墙高0.8米。碑高22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贴花岗岩石片,正面镶嵌着1991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纪念碑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顶部链环孔内悬挂着一口大型仿古铜钟,取“警钟长鸣”之意。碑前立有5.6米高的铜像——位赤膊袒胸的壮士挣断脚镣手铐,背靠锚体昂首挺立,强有力的左臂托起一名健壮活泼的婴儿,寓意“解放与新生”。碑体背面宽8米、高2米的黑色大理石碑文墙上,铭刻着北海革命先烈江刺横、钟竹筠、易一德、薛经辉、阮明等的丰功伟绩。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在北海的土地上,有220多名革命先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
参观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