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场馆列表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首页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当前位置
>
场馆列表
全部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全部
红色景点
1217
家
南门渡口
南门渡口位于于都县贡江镇,是中央红军第三军团长征渡河旧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10月7日,红三军团接到中革军委的命令后,从石城南部撤离战场开赴宁都固村,并于14日到达了于都车溪地区集结休整,在这里接收了补充第三团和第四团2600余人,10月15日晚,红三军团向于都县城附近开进,在于都县城的东门沙坝,彭德怀给全体红三军团的红军战士召开大会,告诫他们渡河的时候要镇静不要拥挤,同时嘱咐他们要写信回家,告诉父老乡亲,红军一定会回来。据时任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回忆到,10月16日傍晚我和彭德怀同志视察队伍出发的情况归来。走在于都的小街上,他突然拉着我的手说道,明天就离开中央苏区了,今天我请一次客做个纪念。时任红三军团四师十一团的政委王平回忆到,1934年10月中旬,红三军团和中央红军各部队,在于都出发,撤离中央苏区进行了战略大转移,开始了著名的万里长征。红三军团作为长征途中的右路前锋部队,于10月17日傍晚到19日傍晚,从于都县城的南门渡口和西门渡口渡河出发,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参观访问
甘孜朱德故居
朱德旧居是朱德在 1936 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进驻甘孜县城后的居所,朱德在此处会见过五世格达活佛,据史料记载,红军在甘孜期间,朱德总司令先后九次与格达活佛促膝交谈。他俩一见如故,秉烛长谈,常常是彻夜不眠。一次又一次的交心恳谈,使得朱德总司令和格达活佛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并维系终生,谱写了一段被汉藏同胞久久传唱的民族团结之歌。旧居坐西向东,土木结构二层平顶式密梁单体建筑,面阔 23 米,进深 19 米,高 5.7米,占地面积约为 480 平方米,夯土墙体粉刷白石灰,木质墙体粉刷红漆,为典型的藏式民居。旧居二层上有房 9 间,朱德居室长 4.43 米,宽 3.73 米,高 2.77 米,原貌已有改变。该旧居见证了朱德与五世格达活佛的会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参观访问
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
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丹凤县城,凤冠山下,紧邻312国道。陵园始建于1951年9月,陵园内占地5956平方米,大门雕刻着“英名与丹水同长,丰功与商山共高”的金字楹联。2001年,丹凤县委、县政府投资修建庾家河战斗、南丈沟战斗、寺底铺战斗、高桥战斗(24人)四座公墓及丹凤县著名烈士英名录、丹凤革命斗争简史两碑。重修了大门,扩建了门前台阶、停车场、花园等,改善了陵园门前的外部环境。步入陵园,迎面耸立着一座烈士纪念塔,塔高13米,呈方墩形,四棱嵌门,花墙相围。塔西边是150多平方米的展览室,塔后是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烈士纪念亭,亭后是20座烈士墓。展览室内陈列着革命战争年代红二十五军在丹凤境内留下的两挺重枪、两挺冲锋枪、手枪、马刀等革命文物及烈士遗物。有用灯光闪烁指示的丹凤县革命斗争史沙盘,有以图片、图表、文字方式展示的展板,翔实地介绍了丹凤县人民23年血与火的战斗历程。1995年,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被中共陕西省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4月,并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第二批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地址: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事处北凤街西段,开放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联系电话:0914-3322037
参观访问
东炮台遗址
1884年中越边境法军挑畔事件频频发生,两广总督张之洞判断法军有近窥北海钦州的意图,为此加强了中越边境防务。协台奉命进驻北海,在冠头岭至乾体一带修筑炮台。老城西边的北海村炮台为西炮台,此地为东炮台。1885年3月7日法国军舰封锁北海港。20天后,镇南关战役打响,我方大获全胜。4月,法舰向冠头岭火力侦察,见北海边防有所戒备,即于5月22日撤离。
参观访问
山峰坝渡口
梓山山峰坝渡口位于于都县梓山镇山峰村,是中央红军第一军团长征渡河旧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10月7日,接到中革军委的指示后,红一军团一二师从兴国的竹坝、洪门撤离战场,红十五师从石城撤离战场,来到了于都的段屋宽田等地集结休整。在这里接收了江西补充第二团和于都补充第八团兵员。10月16日傍晚红一军团离开段屋铜锣湾,前往梓山镇山峰坝,作为长征途中的左路前锋部队。10月17日到19日傍晚,红一军团在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的率领下,从梓山的山峰坝到花桥一带渡河出发,迈开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根据时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的耿彪回忆:当时在于都河附近,很多的伤病员、机关工作人员在得知消息后,都纷纷的赶到了桥头、渡口与战友们告别。但他最难忘的是一位在战争中双眼被炸伤的谭排长,在房东大娘的搀扶下也来到了队伍前,他用双手摸索着与队友们一一告别。队伍出发时,耿彪回头一看,只见他拼了命地撕扯着满头的绷带,似乎要最后看一眼与他生死与共的战友们。可是绷带一圈又一圈的缠着,始终扯不下来。几十年后耿彪经常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一幕也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
参观访问
红色村寨交纳沟
红军长征时,曾途经炉霍县雅德乡交纳村1936年3月5日,红四方面军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九师陆续抵达炉霍,由于长途跋涉、几经战斗,伤病员的人数持续增加,红四方面军决定在炉霍休整。鉴于雅德乡交纳村可食用、可药用的植物多,红四方面军在此创办制药厂,设立了采药组、制药组和纺织组。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因缺乏药品和医疗器械,医生护士只有用食盐为伤病员消毒伤口,用自制木板代替夹板固定伤处,用白布和棉花代替纱布包扎伤口。与红军文化广场斜对着的田地里有一棵苍翠挺拔的大树,被当地人亲切唤作“红军纪念树”,此树需5人才能抱住。据了解,当年红军部队就围着这棵树安营扎寨。上世纪70年代炉霍发生地震,某部队也在此树下扎营,开展了可歌可泣的抗震救援工作。为纪念红四方面军和前来抗震救援的这支部队,交纳村百姓视此树为珍宝。交纳村里还有一块“红军田”。当年从安徽跟随红军北上、只有17岁的蒲忠厚在一次围剿中不幸受伤,为保全生命,他只能进行截肢手术。看到战友的大腿被截肢,战士们心如刀绞,把蒲忠厚被截下的大腿埋在了交纳村的土地里。为纪念像蒲忠厚一样为国为民勇作战、洒热血的红军战士,交纳村民把这块土地用石头围了起来,并取名为“红协”,意为“红军田”。当年,朱德还在一村民家里住了三天三夜。该村民名叫生根,是村里的大户,他见红军战士主动帮村民看病做事,深受感动,便邀请朱德总司令在家里休整。受红军影响,生根坚定了一心向党的决心,于1950年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藏民团。后来,为纪念红军和交纳百姓的深厚情谊,生根专门给孩子取名为“亚玛朱德”。在军民共欢乐的浮雕背后,是交纳村的红军文化展览室,该展览室于去年8月建成。走进室内,一块长木箱、一把藏刀和一杆藏枪,让村支书仁青想起了另一段往事。他说:“我爷爷是藏兵团的成员,帮红军牵过马,木箱是红军用来装枪的工具,一般驮在马背上;藏枪和藏刀都是我爷爷的,当年红军用过这藏刀和藏枪,一位红军领导还专门试用了这把藏枪。”
参观访问
北海双孖楼旧址
双孖楼旧址:双孖楼为一两楼,分别建于1886年和1887年。因两楼的大小和造型相同,像孪生子一样、故北海人称之为双孖楼,属英国领事馆的附属建统、是北海近代最早的券廊式西洋建筑之一。
参观访问
三元宫中央政治局和军委联席会议旧址
三元宫会议1935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曲靖下西山村的三元宫召开中央军委联席会议,根据缴获的云南军事地图,确定了行军路线,拟定了渡金沙江的计划,确定了《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三元宫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方针,既为红军在云南的西进指明了方向,又为顺利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保存有生力量,乃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抗日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参观访问
石尾渡口
罗坳石尾渡口位于于都县罗坳镇的罗坳村,是中央红军第五军团十三师长征渡河旧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10月17日红五军团从兴国撤离战场,来到罗坳地区集结休整,在这里接收了补充第五团1300余人。10月20日傍晚红五军团十三师,就是从石尾渡口渡河出发,开始了著名的长征。当时在这里有一位叫李声仁的船工,在得知红军要渡河时,他号召了自己家族二三十条的民船,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帮着红五军团十三师顺利渡河,红军主力转移红,李声仁一家来到了吉安泰和一带,在水上以打渔为生,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家人才回到于都,当年李声仁用的这艘民船,陈列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参观访问
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
为了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颂扬宗教爱国人士的英雄业绩,使革命先驱的卓著功勋永垂青史,并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1991年,甘孜县在旭日林始建“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纪念馆占地1万多平方米,馆内详细陈列了五世格达活佛生平介绍、红军长征途经甘孜、十八军进藏的事迹和革命文物。纪念馆建成后,成为甘孜县乃至甘孜州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四川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被列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5年8月,纪念馆完成改扩建工程,包括新馆的建设、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联谊塑像及红色文化展示场景还原等,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纪念馆的内涵。
参观访问
北海德国信义会教会楼旧址
1899年,德籍传教士巴顾德到北海传教。该教称长老会,于1922年改称粤南信义会。该会曾先后开办德华学堂、印刷所、创办中文报《东西新文》。该旧址是原信义会仅存的一幢建筑。
参观访问
西山红军战斗遗址
1935年4月27日,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先遣分队,沿滇黔公路向西山关下村前进时,在西山关下村附近,截获原云南省主席龙云送给薛岳的军事地图专车,车上载有云南军用地图二十多份,以及一千包零四百瓶云南白药和一批宣威火腿、普洱茶等云南名贵特产,关下村战斗史称“龙云献图。
参观访问
上一页
1
2
3
4
...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